第173章 小祝

赵苏虽踌躇满志, 最后一次向祝缨道别的时候仍是谦恭有礼的。

 祝缨道:“再多嘱咐你一句。”

 赵苏忙立正了听。

 祝缨道:“京城虽是繁华之地,却也龙蛇混杂,自己一定要把持得住。”

 赵苏道:“是。”

 其余的话在之前都已说得差不多了, 祝缨给他开具了文书,又交给他几封书信。道:“信在这里了, 怎么用就看你了。”

 赵苏小心地接着揣了, 道:“义父于我恩同再造。”

 祝缨知道他们之间是始于交易、始于一种利益的合作, 不过时至今日交易也变了点味道,日常的相处也多了一点温情。祝缨道:“莫负光阴。”

 “是。”

 赵苏此时的年纪如果是已然学成,则上京算年轻的, 如果是想继续读书, 年纪又大了一点。再想走正经的路子出仕,是比较难的, 如果剑走偏锋提到他这个“獠女之子”的身份呢,以后又不洗脱。

 还是很考验本领的。

 祝缨不打算在这上面“指点”赵苏,义子也不是亲儿子,关系仕途的事儿,她把路都铺成这样了,再事事都不给人自主那也不像话。强行扶出来的, 如果赵苏自己立不起来, 会成为大坝最弱的那一块土。

 小吴是经常往京城跑的,不用祝缨嘱咐, 她只对小吴说:“你只管看着大郎的行事即事,别的不用你多做。”

 原本她打算让赵苏住在她在京城的宅子里,赵沣却要让儿子另置一处房产, 好歹是自己的家。否则要干点儿什么也怕不方便。因此只与祝缨说:“且先借住几日, 待找到房子之后就搬出来, 不会过多叨扰的。”

 他们还以为祝家与所有的官员家一样,自己的小家庭——甚至小家庭也不全,只带部分妻妾子女——携来赴任,一大家子还在老家。男男女女的,住着不方便。赵苏年纪不小了,在家里也能当半个家,也不是小孩子了该有自己的交际。

 祝缨也不介意,道:“等他抵达京城,考试也快开始了,哪有心情找房子?过了年又开学了,太学里头是有为外地学生准备的馆舍的。先住下,把书温好了,考中了再买房也不迟。”

 她回忆了一下自己的书房里也没什么不能见人的东西,便说:“他要温书,我那里倒有一屋子的书,先看着吧——许在不许坏。”

 赵苏大喜,再次拜倒。

 祝缨道:“去吧。”

 赵苏就此踏上了往京城去的路,苏鸣鸾正在山下,也与姑父姑母一起来送他。望着表哥远去的背影,苏鸣鸾心道:京城?那是个什么样子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也要去看一看。

 祝缨想得就简单的多了——得接着干活了。

 ——————————

 秋收已经完成了,种麦现在也不需要她来做,离卖村子的时间又还早,正可将县里的官吏、衙差们一起来训一训,教授他们一些断案之法。

 关丞等人多少知道一点,以前就是他们断案的,他们又都羡慕祝缨断案的本事,也好奇她都是怎么办到的。不止司法佐、衙役、仵作等,连关丞也要过来听上一听了。

 第二天,大家齐聚到了县衙里,关丞见到几个女子在一边低声交谈,引得几个男衙役往那边看。心道:不像话!

 他咳嗽了一声,用力瞪了几个男衙役一眼:“都干什么呢?!”

 将男人训完了,又说女人:“叽叽喳喳,成何体统?这是县衙,不是街边闲茶铺子!少把三姑六婆的习气带过来。”

 女人们脸也涨得通红,谁被当众说了都尴尬。她们只是有点小兴奋。不过几个女卒——或者说典狱——听说江舟也想听听,她们都动了念,也一块儿来了。她们很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于纪律之类也不是很熟悉。

 被关丞一说,都紧紧地抿上了嘴。

 关丞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哦,不太好叫女人抛头露面的啊!

 祝缨带着侯五又过来,关丞心道:等会儿我私下向大人建言就是了,这样的事儿有个女仵作懂就够用了,旁的女人跟着掺和什么呢?

 祝缨道:“都知道要干什么了吧?”

 众人齐声道:“是。”女人们尤其的小心,她们短促地回答,又老实地站好。

 这会儿天气不冷不热的正好,侯五搬了张凳子过来请祝缨坐下,祝缨道:“今天先说几个事儿,一定要牢牢记着。第一,到了案发现场,不要胡乱走动!无论是什么现场。这个县衙要发告示,谕示全县。否则,谁以后还在凶案现场留下痕迹,就不要喊冤枉了。”

 关丞道:“是,下官一会儿去拟就。”

 下面的高闪等人从腰间的招文袋里掏出点纸笔之类,打开个小瓶沾点墨,开始记录。衙役里也有一两个记的,大部分人是傻乎乎的站着。江腾与江舟二人也拿出自备的0纸笔来,江舟记了几个字,写得太慢索性收了纸笔,给江腾理着纸,说:“娘子,回去借我抄抄。”江腾道:“你也加紧着点儿。”

 江舟偷偷看了关丞一眼,心道:字儿我也认得的,就是写得慢。

 女典狱那里有点慌,她们并没有这样的准备,有一个姑娘急中生智,在身上一通乱翻,拿出支

眉笔来,旁边姑娘递了张素帕,她们也在勉强在上面记了几个字。

 祝缨等他们都记完了,才问:“下回记得带纸笔。”她以为听课要带纸笔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吩咐集合的时候没提这茬,哪知平时还算灵的衙役们跟傻子似的,笔也只带了两三根。她给衙役发的钱在本地绝对是个大数目,买点纸笔还是绰绰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