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511.释疑 既然你们说完了,我就进去了。......


   信使沿着新修的驿路一路疾驰, 直奔西州。起初是蜿蜒的盘山路,跑的时候需要小心,下山之后进入西州的平原, 人和马都精神了起来。

    跑到幕府门前的时候刚过午,南国暮春,阳光已经很热了,信使一抹汗,高兴地叫道:“通通通了!桥通了!”

    门上看了看他的号衣, 给他递了一碗茶水:“什么桥通了?”

    信使咕嘟了一大碗茶, 道:“当然是北关往北的铁索桥通啦!苏校尉命来报信哩!”

    门上将茶碗一收:“那你进去吧!小六子, 带他进去!”

    幕府里吃过了午饭,正是休息的闲暇时刻, 祝缨本在后面陪张仙姑说话, 张仙姑念叨着:“赵家二小子也来念书了,他们哥儿俩岁数差得有点儿大呀, 能说到一块儿么?”

    祝缨道:“没人比他亲哥哥更合适带他, 亲哥哥带着先认认人儿,把地面逛熟了,以后自然各有各有朋友。”

    “那也行。哎哟,青叶你也派出去了, 身边得再添几个帮手吧?自己年纪也不小了……”

    念叨着念叨着, 张仙姑又打起了瞌睡。祝缨冲蒋寡妇摆了摆手, 轻手轻脚把张仙姑抱到床上, 理了被子搭在她的身上, 再轻手轻脚走出来。蒋寡妇小声道:“您也歇着去吧,我在这儿守着。”

    “辛苦了。”

    “没事儿,我与杜大姐换班呢, 也累不着我。”

    祝缨从张仙姑处走出来就被祝青雪找到了:“姥!北边苏晟那儿有消息送到,信使在前面等候了。”

    祝缨本也没打算午休,看祝青雪高兴的样子就知道应该是好消息了,也含笑道:“走,看看去。”

    到了签押房,信使很快上前:“姥!好消息!桥通了!”说着,奉上了苏晟的公文。

    上面封着火漆,拆开了一看,苏晟这公文写得越发像样了,不但写了测试成功的情况,也写了把桥板重新又抽了,就等祝缨下令。同时写了自己的“防务”,如今这个关卡有多大、多少人,能够同时监管多少人、货等等。按照之前的安排,测试的时候也给对面递交了要求见面的文书了。

    最后,请示祝缨,对面陈放那儿也递过来一道公文要求在桥上见一面,来不来?什么时候过来?有没有额外的准备要求?

    祝缨道:“苏晟也长大啦。”

    苏晟这几年也算历练出来了,即使放到外面,也是一个比较合格的、上峰很难挑出错处的水平了。

    祝缨让信使先去休息,对祝青雪道:“给赵苏他们发文,知会一声桥通了,让他们尽快安排好各自州里,七天之内,到幕府来碰个面,咱们同去看看新路。顺便告诉苏喆她们一声,让她们也准备准备。回信苏晟,告诉他,十日后我动身。”

    祝青雪笑着答应了:“哎!”

    “这么高兴?”

    祝青雪道:“姥这么看重这条路,它就是有用的,如今成了,就值得高兴。”笑着跑去干活了。

    ————————

    当天下午,好消息就传遍了幕府,并且在往外扩散。

    这是一个好消息,虽然幕府上下知道通行并非全是好事,接下来也会面临朝廷的压力,但是西州是整个安南的中枢,也是中西部的贸易枢钮。路通了,就意味着西州的重要性增强了,甚至梧州的货物想北上京师也是走西州更方便。也就意味着整个安南货物北上也更便捷了。

    这对安南是有利的。因为安南境内的路,较之以前好了太多,矿藏、盐井的产出也更方便运输了。只要不是安南的主政者,听到消息之后都会觉得开心。只有主事的人,才会紧张。

    苏喆听到消息之后却有一点怔忡,这是一件喜忧掺半的事情,她一面写信给母亲,一面把路丹青、林风两个如今在西州的伙伴请过来说话。

    路、林二人现在幕府练兵。

    两人接到苏喆的邀请,都猜她又要整出点什么事儿了,到了苏喆的家里,果不其然,她又有主意了。

    三人往屋里一坐,路丹青先问:“才听到好消息,就把我们叫过来,是有什么安排?”

    苏喆严肃地道:“上回说的事儿,你们想明白了没了?”

    路丹青转头去看林风,“上回说的事儿”是指他们私下对安南未来的讨论。苏喆以为,安南虽然初具规模了,但是一旦与朝廷接触太多,是需要一些“保障”的。之前有天险阻隔,就在安南的范围内发展,也不用太考虑朝廷。现在,需要有点动作了。

    林风道:“为姥请封,现在确实是个好机会。”

    苏喆问路丹青:“你说呢?”

    路丹青道:“我当然是同意的,不过,你与赵大哥他们说了吗?不好把他们撇下的。”

    “他们过几天就到,到时候咱们一同与他们讲。”

    林风道:“姥当然值得朝廷一个爵位,这个破朝廷也太不厚道了,册封节度使的时候竟没有主动给!开疆拓土之功,难道不值得公侯?”

    苏喆道:“还有一件,你们可别忘了,爵位可以世袭,官位不行。只给官职,不给爵位,他们什么意思呢?”

    林风道:“咱们各自家里,官位也是世袭的。”

    苏喆发出一声不屑的冷笑:“那能一样吗?整个安南,也就只有外五县是这样。别的,赵苏、祝炼、祝重华,哪个不是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就是幕府里这些人,你我,哦,青君也是从校尉升到将军的呢。”

    她说到“祝重华”的时候,路丹青看了她一眼,苏喆也没在意。路丹青道:“你话里有话的。”

    苏喆轻声道:“我也是在想我们,我们的子孙。”

    她这话一出,另外两人都露出了了然的神色,旋即林风也陷入了深思。路丹青暂时没有这个困扰,她只是问苏喆:“你的意思是,大家都要有爵位?朝廷恐怕不会答应吧?安南也不是他们能管得到的。”

    苏喆道:“总要先提出来,再想怎么办。唉……”

    另两个人对望一眼,也都点了点头。安南的设立,她们都是借势而起的,如果没有安南,苏喆可以有一个阿苏县,另外两个连自家寨子都得不到。如今三人都能够在整个安南有影响,三人自然不肯放弃安南,必要维护。然而维护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官位不可世袭。

    三人有了个念头,只等赵苏等人到来。多开一条驿路,影响是很大,几州刺史连同祝青君都赶了回来。他们各有各的住处,也有住在幕府里的,比如祝炼,也有在府外有宅子的,比如祝重华。

    大家都知道了好消息,祝缨召集开会的时候,各人也都有了腹稿,刺史们想的挺多,都是如何利用这条路,譬如祝重华,率先提出来:“我想从北关直接回黛州,亲自走一走,探探路。”

    祝缨都同意了,却也提出了要求:“各人回去之后,要严防境内盐、铁、粮、马匹随意外流,要筛查流入的书籍。开这条路,是为了警醒、学习、不坐井观天,不是为了找死。”

    虽然有关卡,但是走私这事儿只要有利可图就是止不住,故而从源头开始就要防范。安南与朝廷不能说是“敌国”,但体量、繁荣程度是不在一个水平上的,安南是需要小心的那一个。

    “是!”

    会开完,祝缨让各人回去准备,择日一同动身,而她自己则去询问张仙姑,是否愿意到桥边看一看。张仙姑年纪愈老,行动愈不如前,祝缨庆幸前两年与她一同游过了安南,如今只看她自己的意愿。

    张仙姑也愿意走动,只是如今已经收拾行李已经不大利索了,事情都是花姐与杜大姐等人在打理。祝缨要帮忙,被蒋寡妇拦下了:“你们娘儿俩一处说话,我们干就成啦!”

    另一面,苏喆又请了赵苏等人“小聚”。

    赵苏到了苏喆家,一看来了不少人,笑着说:“你又要弄鬼了。”

    苏喆正色道:“不管弄神弄鬼,有用就行。”

    待人聚齐,苏喆也是当仁不让,将想法都说了。其他几人面面相觑,祝炼清了清嗓子,道:“这事儿,没对老师说吧?”

    苏喆道:“不将事情想清楚就拿到姥面前说嘴?那咱们这些年不是白活了?一点儿长进也没有。你们只管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道理是有的,因为头人出身的苏喆肯接受官职不世袭,已经算是受了熏陶了。将爵、与职分开,确乎是一种进步。祝炼道:“安南,没有裂土分爵的余地了吧?”苏喆道:“朝廷分封,也没有裂土临民的呀。”

    赵苏道:“咱们讲不清爽。”实则是他也没弄得太清楚,眼前的形势他是不怕的,不过说到将来的规划,他也有忧虑。祝缨已经五十多了,他也五十多了,安南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继任者。这是很危险的。

    可以借这个机会,暗示一下祝缨,试探一下她的意见。

    赵苏看了祝青君一眼,对苏喆的提议表示了赞同:“无论如何,朝廷不该吝惜这个爵位。也不应低于侯爵。至于其他,何妨请教姥?你什么时候见她想得比你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