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 作品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基地建成


  本地经济提高了,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好处,税收增加,收入增长,居民就业得以解决,生活上水平变好等等。

  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县城变好、变强,对于上边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在他们的管理之下,有着良好的发展,必然会着重提出,在各种会议上,将会以本县作为典型和代表,不断的夸赞。

  同时,为了鼓励其他地方,将会进行实质性的表扬,比如说时增加拨款,假设以前给县城每年的拨款有五百万,那么今年就有可能增加到一千万,而且未来几年都会如此。

  若是陈勇利用好这些拨款,让县城的发展更加迅速,那么就意味着拨款有着效果,不但会继续拨款,而且还会增加数额。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以后县城成为县级市都没有问题。

  此外,还会倾斜资源,比如说一些道路的建设,像是高铁、火车,飞机场等等,都是有可能建造。

  还有一些政策上的关注,再提出来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想着县里面。

  这都是隐性福利,普通人不知道,但是对于陈勇这种人来说,那可是相当的重要,他们看重的就是这个。

  有些城市就是因为福利倾斜,单靠地方上自己发展,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而且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现在县里面跟江天的多个合作,都是在让县城变得更好,那么必然会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他们难免会羡慕,甚至于嫉妒。

  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效应,虹吸效应。

  随着县城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那么将会有很多人被吸引过来,在县里面工作赚钱,乃至于买房定居,一旦形成了趋势,落户的人越来越多,将会带动本县的房产,旅游,餐饮等等的发展。

  毕竟,归根到底,人才是消费的主体,有了人,也就有了未来。

  县城一直在壮大,周边县城则是不断衰弱。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他们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你这个县城发展起来。

  本来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结果你突然骑着摩托车,那他们绝对不愿意看着你起飞啊。

  这些还只是陈勇暂时想到的可能性,毕竟这可是一个县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江天先是搞了个家庭作坊联合公司,现在又弄了个桑蚕养殖基地,谁也说不准他以后弄什么。

  陈勇觉得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他依靠在椅子上,既然如此,那他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市里面,乃至省里面,是想要看到县城发展的。

  县城经济上去了,那也就是意味着这是他们市里、省里的业绩啊,到时候开会也有汇报的内容了,不至于那么空洞。

  至于说其他县城的嫉妒,根本就没啥用了。

  想到这,陈勇便不再去考虑这件事了,他现在等的就是上边对这件事的处理,就看他们怎么定性了。

  没过多久,电话铃声响起,陈勇接通,听到对面的话,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说了也就不到一分钟,他挂断电话,脸上的笑意根本就止不住,还哼起了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