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无解阳谋,农家的论文(第2页)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

 秦始皇一一看过,也觉得甚为有用。秦国学室便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主要就是学习律令,处理政务。每日当然还得练武,毕竟秦国尚武成风。若是连剑都不用,怎么和人讲道理?

 像黑夫挂着的这些,大部分都出自韩非商鞅之言,用以激励弟子再合适不过。

 继续往里面走,便是藏书室。目前堆放着的还都是竹简,只有少部分蝴蝶书。这里面都是秦国公开的律令条文,还有些则是已经处理完的案件用以教学。

 既是官学,黑夫自然不便插手。原先怎么教,现在还是怎么教。只是增加了考核,不合格的一律革除弟子身份。想要成为弟子免去徭役,就得有足够的本事。再想像先前那样混个三年,绝无可能!

 走出学室,秦始皇又看向远处的施工地。很多刑徒都在卖力的干活,就占地面积来看已是远超学室。

 “这里就是主学宫了?”

 “嗯。”黑夫指向前方,笑着道:“虽然是私学,但也有限制。所有弟子,都得学习数术和律令。数术由子瓠亲自教授,就用他的九章算术。至于律令,则由新提拔的令史许从负责。”

 “那百家高徒教什么?”

 “他们的是专业课,由稚生自行挑选后,再由他们传授。比如说选择医家,便由韩终负责教导。若学百工之术,则有大匠徕服教导。若是想要从军……”

 “你还要教兵法?”

 “咳咳,我本来是想搞个军校的。”黑夫尴尬挠了挠头,苦笑着道:“但我知道,这事不可能。就想着武成侯既已告老,便让他教点皮毛,主要还是以骑马射箭为主。以后上了战场,也能有用。”

 “你敢打武成侯的主意?”

 “咳咳,通武侯最好也能来。”

 “……”

 王贲老脸一黑。

 这还差不多!

 秦始皇皱着眉头,“黔首为正卒时便会接触这些,如此有何用?”

 “教的会更深些。”

 黑夫就是从最底层往上爬的,自然都知道。黔首17岁入傅籍,开始服役。刚开始为更卒,干些杂活。20岁则为正卒,需服兵役一年,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主要是使用各种兵器,做到令行禁止。

 实际上,就这短短一年很多人都学不明白。黑夫想的就是提前打基础,以后上了战场,总不至于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若他们能凭借军功往上爬,成为屯长或百将后,总不至于太过生疏。

 “如此,倒也可行。”

 “那农家呢?”

 “哦,还是许从负责。”黑夫笑了笑,“他的先祖,便是农家大贤许行。所以即便是现在,同样是亲自劳作,是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看到前面那块菜地没有?”

 “菜地?”

 “这是许从的研究成果。”

 黑夫正在吹来着,就瞧见头黑毛大猪正在菜地里面啃噬,“叱嗟?!布,快来!能不能管好你的课业?要把你老师的研究吃了,你就完了!”

 “……”

 “……”

 这头野猪……是课业?

 饶是秦始皇,都彻底凌乱。

 布是黑夫的义子,先前在云梦就瞧见过。便看到他卖力的用绳子套猪,尴尬的往猪圈走。

 前面还有人赶着鸭群,有的蹲在鸡窝前面数着鸡蛋。还有放牛放羊的,看着是相当违和。甚至还有人工挖掘的鱼池,有人正在往里面撒些麸皮。还有片桑树林,足以用来养蚕缫丝。

 这是学宫?

 这分明是养殖场!

 “咳咳,诸位不必奇怪。”黑夫尴尬笑了笑,继续道:“家禽牲畜,里面也都有学问。还有种地,学问更多。像挑选培育合适的粮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就比如诸位在云梦吃的菘菜,比常见的更为甘甜可口,还能在寒冬时节种植。所以,我觉得农家同样大有可为。”

 “呵……”

 秦始皇无奈一笑。

 他现在算是看明白了,黑夫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农家,追尊神农为师,以农为国本。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贤者治国应该和老百姓共同耕种而食,亲自做饭。还有就是提倡人人平等劳动、物物等量交换。这种思想主张,必然是不被诸侯勋贵所接纳的。所以发展这么多年,农家也是相当小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黑夫则有所不同,他是要利用农家的学识改进农桑。至于他们的思想主张,压根就不去管。让他们多改良些农器,培育些好的粮种。如此于国于民,皆有大利。

 “像专业课,交由百家自行发挥。至于数术、律令和武艺,则是弟子稚生都要学习的。每年都会考试,届时从中择优。若稚生不愿为弟子,便由后面的人顶替。”

 “还有不愿为弟子的?”

 “有啊,小猪就不肯。”

 “……”

 “哦,冯葵也不肯。”

 “……”

 “……”

 秦始皇哑然一笑。

 望着面前还在修建的学宫,心中却没来由的感到踏实。黑夫做事看似有些荒唐,可却偏偏都能办的好。若真能将百家悉数收为己用,并且按黑夫的要求老实办事,自然是好事。至于官爵赏赐,他也不会吝啬。

 先前黑夫谏言,说要稍作改动学室,他是真没往心里去。没曾想间隔两三个月,黑夫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甚至……还要囊括百家!

 秦始皇双眼微眯,难怪黑夫不屑于官爵权力。看似不贪权,实则比谁都有野心。黑夫要做的事自古未有,他是要真正的囊括诸子百家,打造个比昔日稷下更要辉煌的学宫。

 就凭这学宫,以后必是桃李满天下。他黑夫的大名流传千古不说,届时秦国上下的三公九卿乃至郡县长吏,只怕也有很多都将出自泾阳学宫!

 【第1更送到~关于农家的思想主张,其实很有意思的。感兴趣的童鞋,其实可以自行了解,文中说的还是比较浅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