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射大鱼,秦国沉船

楼船径直南下,至琅琊港停留三日后继续向南而行。只是此次更为大胆,朝着深海区进发。同时日夜兼程,凭借风帆便能日行百余里。

 这其实已经相当的快了,毕竟还是平底楼船不适合海航。而且采用的是硬帆,结构也有诸多毛病。若非天公作美又吹南风,恐怕连八十里都很吃力。

 黑夫记得,后世祖冲之捯饬出种千里船,能日行百里。相传是采用畜力推动绞盘,再由绞盘齿轮带动三对船侧的明轮。虽说速度慢了些,却有其先进性。归根究底,与后世船舶只是动力来源不同。

 如此,黑夫也都满足了。

 路上也曾遇到小股风暴,还好及时降帆所以没什么损失。当时国石就要按规矩丢人献祭给海神,只是被黑夫拦下。他得云梦神女受书,说的话自然是相当有分量。就算这些靠船吃饭的老水手,现在对黑夫都是言听计从。

 驶出琅琊郡后,有小翼不慎触礁。得亏速度比较慢,情况并不严重。靠着工匠玩了老命的修补,总算是勉强堵住了窟窿。经此事后,国石也意识到榫卯结构并不适合远航。特别是修补窟窿时,反倒用粗钉更合适。

 钉子也并非什么稀罕物,最起码这时期就有。黑夫前世也看到过很多一知半解的说法,就说古代建筑物不用金属,全靠榫卯结构就能支撑,甚至能硬抗地震。

 这么说对也不对,因为宫殿设计的确是大量采用了发榫卯结构,但同时也有很多金属部件。比如说釭(gang),就是套在木材上的。往往用于木材的端部,或者转角结合的地方。用釭保护能加强节点承重,延长木料的寿命。当然,也起到装饰的作用。

 至于钉子肯定也有,最起码黑夫就收藏有个出土自三百年前的瓦当,上面就有专门的瓦钉。黑夫的姐夫大匠槐,他曾经还给人打过棺材,自然也做过棺材钉。就船上航海而言,是类似的道理。

 撞向礁石破了缺口,便能用铁钉打补丁。最起码能把缺口给补上。若是没有钉子,那就只能抓瞎……

 “射啊!”

 “子都,你行不行?”

 “……”

 黑夫无比失望的摇头,好不容易瞧见条大鲨鱼,结果就被扶苏给放跑了。看着眼前床弩,黑夫只得叹息。事实证明,这床弩并不适合射鱼。箭支最好有倒刺,如此方能功成。

 “这弩不太行。”

 扶苏涨红着脸解释。

 他曾听博士言:海神不可见,且以大鱼蛟龙为候。这回难得出海,他也想要射杀头大鱼带回给皇帝。虽然他不认为海外有仙岛,但他愿意将此当做寿礼,让皇帝高兴回。

 可惜啊,一条没射中……

 “话说,吾弟呢?”

 “忙着呢。”

 关于大九州图,其实就是黑夫根据记忆画出来的世界地图。当然是连经纬度都没有的粗略版本,大概方向是不会错的。黑夫当初好歹也是地理课代表,这些事有手就行。

 同时为了贴合大九州学说,黑夫将后世的七大洲拓展为九州。再将亚洲拆分为二,再将岛国命名为瀛洲,如此便得到了大九州。也不管是否冒犯,反正他要给后世指明方向。

 一代不行,那就三代!

 三代不行,那就九代!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乃公也要当一回愚公!

 胡亥得了宝物,自然也得给黑夫干活。黑夫便让他安排大匠,教楼船上的刑徒民夫玩些博戏。比如紧张刺激的战国杀,亦或者是象戏之类。

 别说底层的刑徒民夫,就是黑夫自个都吃不消。船上的生活实在是枯燥的很,要不然他也不会跑这射大鱼玩。民夫刑徒很多时间都只能在船舱内,肯定得给他们找点乐子。

 作为黑夫的首席高徒,胡亥可是相当会玩。在他帮助下,民夫们的精神状况明显有所好转。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干起活来也有劲了。

 闲暇时,来两把愉快的战国杀。还得忙着发豆芽,再将种着葱韭的木桶搬至甲板。每日还得按照黑夫制定的流程检修,至今为止还算顺利。

 “额?”

 扶苏一时摸不着头脑。

 这几日胡亥都神神叨叨的,把自个关在房间内,同时禁止任何人进他屋。就算偶尔出来,也只是心不在焉。就是带着船工刑徒玩战国杀,也提不起任何兴趣。

 “所以,吾弟病了?”

 “不必管他。”黑夫神秘的笑着,继续道:“出海已近月余,子都认为这条航道如何?”

 “甚好!”

 “来,展开细说。”

 “……”

 扶苏思索片刻,抬手道:“岭南虽为水蛊之地,却胜在四季炎热。若种植稻米得当,便可一年两熟。土地肥沃,只要移民实边或能为天府之国。可想将稻米运出岭南,却有诸多不便。虽有灵渠,却难利南海闽中。若于秋冬走海路,可沿着海滨而行。不论是会稽、琅琊亦或是胶东,皆可利秦。若今后对箕子朝鲜用兵,也可运至辽东!”

 “还算有些长进。”

 黑夫轻轻点头。

 他甚至怀疑,历史上在番禺建起来的造船坊会不会就是这目的。或者说,是因为西瓯战事胶着。为确保岭南三郡互通有无,所以造船随时都能出海驰援。只可惜因为战乱,最终被废弃。

 古人并不缺愚笨,包括黑夫所做的很多事都是自古有之。只不过王朝更迭,匠人死于战火,技术最终流失绝迹。关于这些秘密,也注定无法知晓真相。

 “所以,这条路必须得有人走!”

 “君上大义。”郦食其捋着山羊胡,抬手恭维道:“若此路能通,能省去诸多劳力,更能促进南北往来。今后不论北伐东胡还是东征箕子朝鲜,岭南粮秣皆可运出。”

 “郦生可将沿途水文都记下?”

 “君上放心。”

 “此事不容马虎。”

 黑夫很清楚出海一次有多不容易,所以得珍惜每次的机会。将相关事宜统统记录下来,就类似是航海日志,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

 “少上造,前面又有座海岛。”

 “待会看能否停靠,正好补下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