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故乡的水(第2页)

 李渊点点头。

 “你说的也是,后续倒是能省去一些麻烦。”李渊笑道。

 一个还没盖起来的作坊,看两眼也就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了。

 因此,李渊又提出来,要看看李复在庄子上修的水渠。

 这会儿也是雨季,正好看看,水渠的作用如何。

 一行人又朝水渠那边去了。

 “这边的水渠,能存水,能排水。”李复说道:“春天的时候呢,庄户们就可以利用水渠里的水来灌溉庄稼了,等到雨季来临,地里头雨水多了,多余的雨水又能顺着沟壑排进水渠里。”李复说道。

 李渊看看眼前的水渠,又看看即将丰收的庄稼地,脸上也带上了笑容。

 “不错,真是不错啊。”李渊抚须笑道。

 若是大唐百姓生活都能如此,那该多好啊。

 看着眼前的水渠流水,李渊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李复啊,你去过晋阳,回家祭祖,可知道晋水?又可知晋阳之地的来源?”李渊问道。

 “小侄略知一二。”李复说道:“周成王剪叶封桐,将古唐国封给了其弟虞,叔虞之子燮因临晋水,改唐为晋,山南水北渭之阳,因此有了晋阳。

 咱们李家源于晋阳,因此,世祖皇帝于北周时期,被册封为唐国公。”

 大唐建立之后,北方三大繁华的城池,长安,晋阳,洛阳。

 由此可见,晋水是多么的重要了。

 李渊满意的点点头。

 “没错,是如此。”李渊说道:“晋阳富饶,全都是依托着晋水啊,水源,对于百姓来说,太重要了。”

 因为有了晋水的灌溉,北方黄土高原上,也能种上水稻,这是李复亲眼所见的。

 只可惜,后世挖煤,把水脉给挖断了......

 难老泉都是水泵在循环抽水。

 “这庄子上水利的改造,如今,也看到成果了。”李渊感慨说道:“你看看这庄稼,今年你这庄子上,一定是个丰年啊。”

 “陛下坐拥江山,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就是所有李家子弟应该抗在肩膀上的责任。”李复说道。

 “你说的对。”李渊感慨的说道:“坐在这个位子上,朕觉得,自己的肩膀都沉重了不少,外人看似风光,这当中的责任之大,旁人又如何能想得到。”

 李渊心中想着,都说当皇帝好,可是在他看来,好在哪儿?

 锦衣玉食?手中无限权柄?

 也不尽然啊。

 连膝下和睦都没了。

 况且,高处不胜寒啊。

 “你这庄子上,又是挖水渠,又是盖作坊,你还想着给你的那些护卫们,在这边盖房子,将晋阳那边的家人接过来。”李渊看向李复:“你这年纪轻轻的,攒点家底也不容易,就这么都撒出去,你就不心疼?”

 “这有什么好心疼的。”李复笑道:“钱总能赚回来的,我现在做的,就是给庄子上开源,开源一定比节流更能让庄子上富裕起来,不舍得花钱,又怎么能赚到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