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我到底忘记了什么事情?(第2页)

 大殿两侧的空地上,已摆放上百张桌椅,供考生们书写使用。

 等太阳升起之后,天启皇帝朱由校才会出现在大殿之内,宣布考试开始,命太监和礼部的官员颁发试卷。

 这个时候,想要看看皇帝尊容还是看不到的。

 因为皇帝坐在大殿深处,根本懒得出来面见诸位考生。

 考生们只能老老实实坐下,拿起纸笔开始答卷。

 答卷的时间很长,约摸要考十二三个小时,也就是六七个时辰以上。

 从天亮后一直考到下午时分,写完的人可以交卷离开皇宫。

 若是天黑了还没写完,那就要告别殿试,沦为笑柄。

 不过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发生。

 毕竟都是经历了多次考试闯过来的贡生,乃是全国精英中的精英。

 怎么可能一天的时间还写不完一张试卷。

 之所以写的慢,就是为了让字体好看,不能出现一丝半点错误。

 严格要求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说白了。

 整整两三千字的试卷,必须漂亮至极,一个笔误和墨点都不能出现。

 因为一旦出现涂改,就意味着你和前三名,甚至前二十名都没有缘分。

 写字都写不好,还他妈折腾什么?

 落榜倒不至于,因为明朝清朝的殿试不会再筛选贡生,而是排列这些贡生名次。

 名次最好的自然是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视为进士及第。

 第二等,也叫二甲,约摸为整体人数三分之一,赐进士出身。

 第三等,也叫三甲,是剩下的一帮倒霉蛋们,赐同进士出身。

 这个排名可大有讲究。

 要知道,只有一甲三人,和二甲数人才能进入翰林院充当修撰、编修等职。

 其余人等要么在六部观政,要么下放到全国为官。

 一旦进不了翰林院,这辈子基本定型。

 因为从明成祖朱棣起,就定下了潜移默化的规矩。

 非翰林不入内阁。

 也就是说,只要没进翰林院当庶吉士,那么今后的成就会十分有限,绝对进不了内阁。

 所以殿试排名,在贡生们看来重之又重。

 而殿试排名如何出现,只有阅卷官说了算。

 一般由八名德高望重的官员组成阅卷团队,对殿试的考生进行评判。

 八人要看过所有试卷后,最终全员通过选出十份最优异的卷子,呈现给皇帝查阅。

 所以说皇帝只需看十份卷子,就能钦点出状元、榜眼、探花的名次。

 至于其他的人,由阅卷官依次排列即可。

 时间很快到了日暮时分,在所有考生交卷后,阅卷官立刻开始加班加点的批阅。

 因为他们操蛋的皇帝朱由校要求,明日就要开展传胪大典,后日就要出宫去耍。

 约摸到了戌时刚过,亥时一刻,也就是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终于排好所有贡生名次。

 十份优异者的试卷,被送进乾清宫朱由校的面前。

 李辛的卷子,赫然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