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大龙 作品

第524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当眼前画面变幻到河南祥符县后,叶城算是彻底弄懵逼了。

 不知不觉间,他跟着这名叫李辛的男孩,已在大明度过将近十余年时光。

 不过放电影一般的速度,让这十几年时间度过的异常迅速。

 已知,李辛绝非土生土长大明人士,类似于穿越过来的现代人一般。

 他聪明机敏,料事如神,对每一步行动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规划。

 从出现起,就停留在沧州肃宁县,将魏四,也就是后来天启一朝权倾朝野的太监魏忠贤亲手阉了,送入皇宫。

 这一年,是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

 随后,他一路南下抵达河南祥符县,找了个当铺继续当跑腿伙计。

 这一待就是十二年之久。

 他也从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成长为二十出头的少年郎。

 十二年间,尽心伺候着当铺老板夫妻两口,为他们养老送终。

 当铺老两口早年丧子,无儿无女,将李辛当成自家孩子一样亲昵,最终让他获得祥符县在册籍贯,真正融入大明王朝之中。

 又一年后,两老病逝,李辛终于独自掌握当铺,他却不再经商,而是将当铺贩卖,获得银钱全部用于读书修学。

 此后宛如开挂一般,在三年服丧期满后,毅然参加科举考试。

 并且在县试、府试、院试三级童生试中,一举连中小三元,震惊整个河南道,成为家喻户晓一般人物。

 这里要说一下什么是小三元了。

 古代想要出人头地,入朝为官,基本上大部分人要走科举制度。

 也就是从童生考试开始,经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步步勇攀高峰。

 而童生试一般由当地县衙、州府、省级学政部门联合举办的三级考试。

 在当地参加县试考取名次后,方可去州府参加府试,若在府试又脱颖而出,就可以参加省级学政官举办的院试。

 如果一连三次考试都能获取名次,读书人才算真正踏上了入朝为官的第一步,考取秀才功名。

 秀才在大明王朝可了不得啊。

 见官不跪,不用纳税,还是乡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而秀才中最强的读书人,则是连中小三元。

 也就是说在县试、府试、院试中都获取第一名的牛批成绩。

 这样的人百年几乎不出一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李辛偏偏考成了,所以震惊整个河南道。

 可惜,解锁小三元成就后的李辛,却再次放弃科举之路,回到祥符县城教书育人。

 这可把祥符县令、开封知府,甚至提督学政都气懵了。

 我勒个去!

 咱大明从洪武开国之后,一共就出了两个连中三元天才。

 一个黄观,一个商辂。

 可惜黄观因为忠于建文帝,被永乐帝悍然除名,史书上都不敢记载。

 如今河南道又出了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李辛?

 刚考中小三元,你不往下继续考了?

 这特娘不胡扯淡呢!

 可惜,李辛似乎主意已定,坚决留在祥符县教书育人。

 就连县令、知府、学政多次上门也没有屌用。

 考功名这种事总不能强迫吧。

 一片遗憾声中,李辛就此沉寂下来,泯然众人矣。

 而这一年,是公元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

 李辛二十七岁。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也发生了很多小事。

 比如大明王朝东边的建奴努尔哈赤,正在带着一大帮骁勇善战的儿子们东征西讨,将建州经营的固若金汤。

 比如大明王朝的西边,缅军大败明军,明王朝迫不得已割让25万平方公里土地,从此对西南失去控制,也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开始。

 又比如京都王宫里,一个叫李进忠的小太监,因为会办事人又聪明,终于不用再忙活倒夜香的工作,被调到东宫服侍太子朱常洛和太子妃王才人。

 而这名太监调入东宫后,恰逢皇太孙朱由校出生,和另外一个女人客印月结识。

 客印月作为皇太孙的乳母,进宫专职喂奶。

 两人臭味相投,一见如故,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刚出生的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