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呜呼哀哉!(第2页)

 来宗道只好叹了口气,收起圣旨,连带着其他祾恩殿内的礼部官员慢慢走出大殿。

 外面的百官见状,心头一紧。

 众人知道,仪式马上结束,礼部尚书也即将公布天启帝的庙号、谥号。

 果然。

 小皇帝不尊礼制,他礼部尚书来宗道只能将礼仪做全。

 老头走出祾恩殿后,看着台阶下的文武百官们,清了清嗓子,一把摊开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哗啦啦!

 外面文武百官,太监侍卫全都跪了一地,静静聆听。

 “呜呼!”

 来宗道拿捏了一下情绪,悲悯痛呼。

 “昔皇天降于明,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冠德百王,表功嵩岳,神武赫然,威震八荒……”

 “奈何中道崩殂,放勋殂落,四海如丧考妣,魂而有灵,嘉兹弘休,呜呼哀哉!”

 “万幸,大行皇帝承天禅位,仲尼盛称尧、舜巍巍荡荡之功,传位新皇齐圣广渊,仁声旁流,柔远能迩,殊俗向义,乾精承祚,坤灵吐曜,稽极玉衡,允膺历数,度于轨仪,克厌帝心……”

 几百字的诏书,来宗道念的一气呵成。

 台下众人却直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因为上述那么多废话可以用一句话总结。

 就是先帝朱由校很好,接任者现任皇帝朱由检更棒。

 这种彩虹屁的无脑吹捧,听着完全没有任何意思。

 众人只关心,最终天启皇帝朱由校会被追谥什么样的庙号和谥号。

 要知道,这里面可大有说道。

 因为从商朝起就有了庙号制度,用来追思先皇。

 到了周朝更是发扬光大,又增加谥号制度,来评价皇帝一生。

 虽然在始皇帝嬴政手中,庙号和谥号一度被废除,因为他认为臣议君,子议父乃大不孝之举。

 但到了汉朝又重新恢复,并一直流传至今。

 毕竟那个皇帝死后,不愿意让后人给自己起个牛逼至极的外号?

 比如世人熟知的汉武帝、魏文帝、隋文帝、隋炀帝等,全部是后人所起的谥号。

 可惜到了唐朝以后,谥号越来越长越来越难记。

 人们只好开始称呼先帝庙号。

 比如唐太祖、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等等等。

 但要知道,无论庙号还是谥号,也有不小的区别。

 先皇驾崩后,文官集团会对先帝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判,可能评出三种谥号。

 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

 比如庄、武、文、宣等,就是美谥,得之永垂千古,万世美名。

 比如悼、哀、思、殇等,就算平谥,多少有点无功无过,甚至同情的意思,一般用于亡国之君。

 朱由检死后就被追谥为烈,庙号明思宗,妥妥的亡国之君。

 而最令古往今来的皇帝恶心的,便是恶谥。

 厉、灵、炀、惠……

 一旦沾染上,将会留下千古骂名。

 如果就连继任者或者当朝百官都如此评价,还有什么翻案可能?

 同时,谥号和庙号也代表着接任者对先帝的微妙态度。

 所以,当来宗道准备念出天启皇帝的谥号和庙号的时候。

 所有人竖起耳朵。

 礼部尚书已扯着嗓子大喊。

 “今谥公明天启皇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