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第一炮(第2页)

 但这明显不够,搞建设光有设计和工程师不行,还得有搬砖建造的人。

 光靠鹏城自己这么点人,这城市的建设不知道要搞到猴年马月去。

 晚上,白立业回到家后问周立伟,“你有没有啥好主意?”

 周立伟想了想说,“白叔,既然要借调各地的工程师和设计师等人才,何不也向各地借基建工程兵。”

 白立业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办法。”

 周立伟继续说,“另外,还可以吸纳各地的农民工。”

 白立业若有所思,“你详细说说。”

 这个时候还没有农民工一说,大家去什么地方都要开介绍信,农民都是在家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每天下地挣工分,没有谁会想到外出打工。

 周立伟记得前世鹏城的建设初期,发展很是缓慢,这跟当时政策不明朗,摸着石头过河有一定的关系,再者就是缺少劳动力。

 直到80年代初,改革开放了两年多,才有很多自家实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农民外出讨生计。

 那时候才有大量农民工涌进鹏城,也才有三天一楼的奇迹出现。

 想到这,周立伟继续道,“

白叔,既然要向其他地方借调基建工程兵,也可以让各地帮忙物色劳动工人输送过来。”

 “只要政府部门出面招工,咱们这边的工资待遇高点,相信愿意过来的人肯定不少。”

 周立伟之所以这样提议,而不是像前世一样将消息放出去,让各地外出打工的人自己找过来,也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

 很多人第一次外出打工没什么经验,什么都不懂,容易上当受骗。还有很多妇女同志甚至被人贩子拐卖。

 再有就是,现在的鹏城算是边境,来这里的人需要办理边防证。很多混子打着帮人办理边防证的旗号,骗了不知多少人的钱财。

 要是有专门的人负责招工了统一办理边防证,再统一送到鹏城,就可以避免这些事情发生。

 虽说要麻烦很多地方的部门工作人员,但相较于那些安全隐患,周立伟觉得,给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添点麻烦也是应该和值得的。

 当然,这要能说动其他相关的地方部门配合才行。要是人家阳奉阴违,这个办法就不管用。

 不过,周立伟知道白立业的能力。

 他一定有办法让各地部门都落实到位,说不定很多地方为了给他和白家留个好印象,指不定暗地里怎么较劲儿超额完成任务。

 白立业沉思,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可行。

 很快,策略落实下去。没几天,羊城的第一批工程师和基建工程兵来到了鹏城。

 其他地方的也陆续到来。同时送来的还有来鹏城打工的工人。

 接着,蛇口的开山炮打响了鹏城建设的第一炮。

 特区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周立伟和白承望也没闲着。

 关口开放的消息已经放出去好些天,按理说港城那边肯定已经知道了此事,但却没有一家企业联系鹏城这边。

 大家知道,这是他们还在观望,担心这边的政策万一发生什么变化,投资的钱会打水漂。

 一时半会估计没人敢第一个来吃螃蟹。

 周立伟看出很多鹏城领导干部的心急,他向白立业提出了建议,

 “既然山不就我,我来就山。白叔,帮我和承望办理通行证,我们去港城拉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