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本官要负荆请罪!(第2页)

 “看来自己要白忙活一趟了啊。”谭岳暗暗想道。

 ……

 昌平县衙,书房。

 张县令坐在书案前身穿素服,手持朱砂红笔正看着勾决名册上的名字。

 上面一共有九人,全部都是大王村的村民,其中还有一个年仅六岁的小女孩。

 “一帮贱骨头,让你们破财消灾不愿意。”

 “现在好了有钱也没命了!”张县令冷哼一声将毛笔蘸入朱砂墨中准备勾决犯人。

 官场行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对外公开的一般会等到秋后处决。

 而一些见不得光的则在晚上子时三刻杀掉,以防引起变数。

 所以接到刺史府命令那一刻,他就换上了素服打算连夜把麻烦解决掉。

 相比勒索钱财他更害怕得罪方千那个只手遮天的土皇帝。

 就在毛笔即将落在程小楠的名字上时,房门突然打开一名狱卒快步走进来。

 “启禀明府,大王村的小女孩让卑职把这块牌子交给您。”

 “说只要您要看完牌子肯定会放她们出去。”

 “哼,真是没长脑子连小女孩的话都信。”

 “这普天之下有什么牌子能比刺史府的命令还好使?”

 “拿来本官看看。”张县令不以为意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卑职遵命!”

 狱卒按照吩咐打开包袱,从里面拿出半块银制鱼符。

 在烛光的照耀下,鱼符散发着耀眼的银芒。


 啪嚓!

 茶杯掉在地上摔的稀碎,张县令猛地站起身来,一双眼睛死死盯着鱼符。

 在大唐,鱼符是身份的象征,只有七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佩戴铜制鱼符。

 而眼前这枚银制鱼符则比铜制鱼符更加稀有。

 一般佩戴的人都是封疆大吏和六部主官。

 如今却出现在小女孩手里,岂不是说她背后有一位至少五品以上的朝廷大官?

 一想到自己差点把一位封疆大吏的亲人给勾决了,张县令的脑门顿时冒出一层冷汗。

 “明府,犯人还要不要拉出去砍了?”

 张县令回头看看狱卒,一巴掌扇在他的脸上大吼道。

 “砍什么砍,还不赶紧带本官去大狱把那位小姑奶奶给接出来!”

 “都怪你们这些小吏,害得本官险些冤枉了良民!”

 虽然不知小姑娘是怎么得到银制鱼符的,但直觉告诉他要是不把那位小姑奶奶接出来。

 自己的小命很有可能就保不住了。

 狱卒还是

 两人骑着快马一路来到大狱,张县令二话不说直奔大狱,临进门前忽地停下脚步脱掉身上的官服。

 “去给本官拿来一捆荆条,我要当面向程小楠小姐请罪。”

 “明府,您要向一个刁民请罪?”狱卒瞪大眼睛不敢相信的问道。

 “刁民?”张县令冷冷一笑:“你见过亲人是五品以上大官的刁民吗?”

 “那叫贵戚!”

 “少废话,赶紧去准备家伙,再晚片刻本官扒了你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