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品(第2页)

 事实上,他们的共识中,完全不认为这些不并网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在口口声声歌颂这些孩子们做出的牺牲,格外照顾的同时,他们也从未把这些生来就牺牲了前程的孩子放在与其他正常孩子同等的位置。

 他们给这些被牺牲的孩子预支了不一定等价的补偿,随后非常正常地将他们放在了低一等的地位上,在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他们的命运显然被提前注定了。

 这些从未并网的孩子们也不是傻子。这种极其明确的共识输入到尚不知事的孩子眼中,很明显地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发育。这些被当作牺牲品的孩子们大多数自幼谨小慎微,沉默寡言。

 “没人愿意如此低人一等,但劣势已经形成,无力回天了。实在不行也不必强求,集体会一直养着你们的。”

 从小到大,类似的说法不知重复过多少次。纵使他们能生出在外面的天纵奇才,也养不出正常的成果。这些自幼钦定的牺牲品们从小在悲哀的环境下养大,任怎么生都难以让这些孩子有第二种性格。

 虽然他们平日里受的照顾不少,但却不影响他们作为牺牲品的核心逻辑。到了各方选年轻一代参会的时候,还是要从这些人之中选出一些参赛选手的。

 阴云笼罩在出征的队伍顶上,他们以牺牲品的身份出门受这一趟气,真正分给他们的除了关照以外真正的微末实体资源都基本上在这了,就好像是给他们风光大葬一般。外面的人可不见得同样友善,他们在其他赛事上出的风头,都要集中在他们身上受气。

 这些未并网的孩子们基础条件不见得比其他势力要差,但他们出生在资源倾斜向其他人的地方,就注定他们没有一战之力。

 他们用于组建思维网络的意识并非只有他们有,他们不过是较早的几批之中的人。类似的东西外面也是有的,只不过应用方式截然不同。路线的不同令他们当前的现状因此截然不同。

 荣耀是属于他们的集体的,他们这些牺牲品来这只是受气的。

 外面的很多东西他们都完全不认识,他们一出来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由于发展路线差距极大,以及他们作为牺牲品在其他时候几乎接触不到任何资源倾斜,很多外面畅销的东西他们甚至从来没听过。

 如此一来,军心更加涣散了。就好像临死前让他们吃点好的,虽然作为被选中的牺牲品小队,他们不见得会因此而死。但悲哀还是弥漫开来。

 没有希望也不至于失望。他们中有寥寥几个不肯听凭命运摆布,极其刻苦,但由于没有任何资源倾斜,他们的老师水平也根本不够,即使被他们的热情感染,尽可能地培养了他们,但他们还是远远碰不到平均水平。

 但求无愧于心可安慰不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