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护财,砸锅(第2页)

 “这银币真是好,轻便好携带!关键是辨别真假,一口气就辨出来了。”

 “可不是,起初咱还以为这朝廷拿掺了其他东西的钱忽悠咱,后来才发现啊,这银币的银不少,算得上是良心钱了。”

 “不过真要说轻便,还得是这纸钱啊。”

 “纸钱虽好,但管用不管用总归还是朝廷说了算,这一捆捆的钱币换成轻飘飘的纸,这心里啊,总归还是不踏实。”

 京城各地都在议论钱币的事。

 不少外地而来的人也兴致勃勃的参与进来。

 其中,以山西当地的人最有发言权。

 “你们可不知道哩,在大同,这兴国商会的商票可是主流!人家做生意哪跟你们似的,一车车的拉钱,效率太慢了,人家就是靠着几张纸就把生意给做了。”

 “真的假的?几张纸就能做生意?”

 “你们太小看兴国商会的实力了,大同七百多亩的炼钢厂,还有那一天卖三千斤的酒厂,都是人家兴国商会的!你们担心纸钞不值钱,难道还信不过实实在在的产业?”

 不少人都暗自点头。

 有句话没说错,实实在在的产业是存在的。

 “你们京城人喝的酒,穿的袄子,还有修路的水泥、家里的农具,不都是人家兴国商会产的?”

 “你这话说的,咱大明不都是用的人家兴国商会的货?”

 “啧啧,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

 酒楼里,一个一直坐着的白面小生站了起来,模样十分端正,手持折扇‘啪’的一下甩开,单手负在身后,高调的走到中间,随后在在场不少谈生意、会朋友的男子眼中笑道:“诸位!”

 “在下远道而来,有礼了!”

 有人搭腔道:“那书生,别耗子啃陶瓷满嘴是词,有啥话赶紧说!”

 书生笑道:“在下只是一读书人,但也想给这兴国商会说几句公道话。”

 “咦,人家这么大的商会,需要你说公道话?”

 众人纷纷嘲讽道。

 书生叹道:“诸位只看到了兴国商会的规模,却没想到人家兴国商会是怎么走到今天的,若是大家仔细去想,会发现兴国商会刚出现的时候,只是因为朱云香坊的香皂,是这么回事吧?”

 不少人停下了喝酒吃肉的动作。

 一商人起身道:“不错,这晋王爷开始发家,就是从这朱云香坊开始做起来的!”

 说罢,商人理了理衣襟,朝着众人拱手作揖,姿态谦卑,道:“小民是朱云香坊在江西的代理商之一,专门卖朱云香坊的货!每一个月,二十多家铺子能卖三千贯的货。”

 众人纷纷高看了这个富商一眼,一个月三千多贯,那利润少说也是三四百贯了,这商人看起来穿着普通,面上也老实巴交的,没想到是个实实在在的富商啊。

 书生这时候感叹道:“兴国商会以香坊发家,其余产业虽依靠当地百姓,但不免可以看出,商会自身的潜力无穷!并且和咱们中原以前走商赖以为生的方向不同,兴国商会的货物,可大多数是解决了民生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诸位可以想一下。”

 “除了香坊的生意,如酒水、水泥、钢厂,这些东西,以前咱们中原有吗?没有吧?单拎一个酒水,那也是晋王在找到了洪暑这种稀世宝物之后发掘出来的产业,单一一个洪暑,这晋王就足以封为当代神农!”

 “有了洪暑,北方土地如今大规模利用起来,百姓们有的吃,还能种植一些能够卖钱的农作物,简直可以称之为滔天之功!那水泥可以修路,大大增强的两地之间的联系,而那钢厂,诸位家里不可能没有大同钢厂生产的农具或者用具吧?若是没有,在下可以送他一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人纷纷哑然失笑。

 这是实话啊。

 谁家里没有钢厂生产的工具啊?

 “书生,你特娘说了那么多,到底要说啥?”

 有人不解的问道。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

 对啊!

 你这书生说了半天,到底要说啥?

 书生正色道:“小生想说,在座各位都是行商走贩,今日相聚于此,可以说是缘分!眼看着当下朝廷放开了走商的制度,更有晋王这样的贤王给你们在前面开路,让你们有钱可挣,有利可图!更不用跟以前一样,背负‘狡诈’的名号。”

 商人们纷纷有些动容起来。

 他们的心里咯噔一下。

 “但若是晋王因为纸钞一事坐蜡,那归根结底,还是你们这些行商走贩的过失!朝廷看不到走商的利,更看不到你们的改变,那这么好的环境,也就没必要继续下去了!锅得砸,大家的这碗饭,也吃不下去!”

 这一句话,如响雷在众人心头落下。

 一些目光长远的商人一下子就品出了其中的道理。

 书生缓缓朝着门外走去,声音洪亮的道:“给兴国商会做生意,诸位行的不是昧良心的商!”

 酒馆小二这时候回过神。

 “诶,客人,您还没……。”

 话音还未落地。

 一个商人拍案而起:“这位先生的酒钱,某付!”

 “先生之言醍醐灌顶,这场酒,就当我请小先生喝的!”

 一时间,七八个商人抢着付钱。

 ……

 书生的话,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商人们的任督二脉。

 并且很快就传的越来越广。

 诚如那书生所说,现如今环境这么好,而且挣的还是踏踏实实的钱,大家若是还不识趣,那等晋王倒了怎么办?难道回到以前那样,处处受到朝廷的管制,动不动就来个抄家?

 沈万三的教训,足够让很多商人记忆犹新。

 晋王,不能倒下!

 这口锅,不能就这么砸了!

 纸钞的政策,也必须在晋王手里发扬光大!

 “都换了这么多天了,这银商行没短过一分钱,我看啊,这次朝廷是铁了心要推行纸钞了。”

 “咱们也别为难晋王了,大不了也就是损失一笔钱,要是晋王不当权,咱们说不定还得出大血。”

 “那依大家看,这事咋办?”

 “还能咋办,拿钱币换纸钞啊,只要朝廷承认纸钞能用,咱们就用。”

 “少换点吧,换个千八百的带着,也算是支持支持晋王的政策了。”

 “那还等啥?走吧那就!”

 ps:新书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