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39章 男大当婚

原本只是因为儿子在端阳诗会上赢得了一笔赏银,正好逢上隔壁的院子出售,于是也就顺便买了下来。

 秦福最初的打算,只是把那座院子做个简单的打通,然后就因陋就简地整理整理,杂货铺的门面还保持着原样,内部改善一下家里原先实在过于拥挤的环境就行了。

 只是没想到,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儿子便迎得了圣旨、获得了官身与封赏。

 再下来,便是各家的贺礼、礼金,以及水泥会社的生意分润一发而不可收拾,秦家的经济状况用“一步登天”来比是毫不夸张。

 保长王麻子前阵子来得比较勤,在他的建议与劝说下,秦福也开始觉得需要把家里的房子进行一定的改建。而且现在无论是时间与财力,都不在话下。

 儿子现在可是承务郎,而且据军衙里来的人透露,这次毛知军又以“牛痘”一事再次为秦刚请赏,那再进一阶就有可能到正九品的承奉郎或是承事郎。

 虽然说大宋律令并不禁止官员家属从商,但是在堂堂官员的宅院门口开着杂货铺,进出都要从店堂里穿过的话,的确还是有失身份与体统的。

 崔家早就来拜访过秦福,说是十分感谢承务郎的前后照顾,眼下水泥生意那么火热,他们就想着把重头与重心都放在那里,他们家原先在城东的有一间铺面,十分适合经营土产百货,现在正想转让出去,便问秦福是否感兴趣。

 面对崔家的交好之心,正合上秦福当下的迁店打算。于是,在秦刚的同意之下,和崔家商量了一个彼此都认可的转让价格盘下来,然后就将家里的杂货铺移到了城里。

 新的店面不仅是在城里,而且面积也比以前扩大了不少,又因为店里增加了许多直接从秦家庄里出产的物品,所以帮工便由负责从庄里送货的两个后生子弟承担。

 而黄小个则完全留在了北窑庄的家里负责打理各种杂事。

 关于新宅院的改造,其实也不需要秦福多操心,早就有秦水生带人来一并包圆了。

 原先的两间铺面外面直接新砌成了墙面,然后按照大户人家的标准,在中间改成了气派了许多的大门。

 店面的位置改成了门厅、门房以及两边各一间的客房,然后里面两边的院子在打通后保持不动。

 后进的房子,新买的那处还算好,保持了原样。只是早先的秦家老屋早就破旧不堪,这次便决定索性推倒了重盖。

 用了上新出的水泥修砌,外面不显山露水的,里面则看起来又是宽敞、又是明亮,关键是牢固程度则是过去所不能相比的。

 就在水生帮秦家快要修完之时,街坊上就来了两三家人,在仔细参观了新房子,又询问了他们翻盖的工艺与成本之后,迅速地达成了帮他们家翻修房屋的合作意向。

 眼看着水生便可以沿着这条路,向建筑行业好好地发展了。

 在家里重新翻修改造的这段时间,秦刚索性带了小妹盼兮住去了秦家庄。

 这段时间学堂放假。盼兮可以随他一并在睡足轩里做些功课,顺便读些可以看的书,万一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他。

 盼兮在秦家庄过得也是开心,毕竟她还只有十岁,学习的新鲜劲过去之后,乡下的各种玩耍还是最吸引她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听说盼兮来了庄上,徐夫人也经常会叫她过去。

 徐夫人为秦观生了一子二女,儿子秦湛三年前应举未中,之后便一直在京城跟在父亲身边侍奉并继续读书。

 而两个女儿都已出嫁。长女秦蘩,嫁的夫婿葛张仲,阿翁【注:宋代女子称丈夫的父亲为阿翁】是真阳知县葛书举,也是秦观在蔡州任教时的好友。而二女秦蕴,则是许配给了范温,其阿翁则是现在京中与秦观同在国史馆就职的着作郎范祖禹。【见本章后注】

 所以此时,徐夫人身边已无子女在旁,对于乖巧活泼的盼兮,自是非常地喜爱。

 这日,秦福从城里托人带话给秦刚,说家里有急事需要他赶紧回去一趟。

 秦刚想着是不是哪儿出什么事,匆匆忙忙地赶回城里家中,却见一切正常,只是父亲房中多了一人,便是马员外。

 看见秦刚回来,马员外格外热情,赶紧上前给秦刚见礼。

 一番寒喧之后,秦刚这才知道父亲叫自己回来,是因为马员外上门来作的一个媒。

 按宋时的习俗,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便要着急操心他们的婚娶事宜了。即使是许多人会拖到十八九岁成婚,但婚约却大多都已早早定下。

 秦刚今年十七岁,早前因家里穷,也就不会有什么媒妁上门,这事也就成了秦福的一块心病。

 那时只盼着秦刚能考个贡士,获得士子身份,从而可以鲤鱼跃龙门,实现人生的翻跃。

 但是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了,眼看着秦刚年纪轻轻便得了钦赐的承务郎,这不仅仅在高邮,就算是放到了整个淮南东路,也是少见的罕事啊。

 再来看经济家境,秦家先是扩建了宅院,后是进城新开了店铺,再加上这阵子整个水泥生意红红火火,而大家又都知道水泥会社的背后大股东正是秦刚。于是,高邮城各家有配适女儿的,无一不把秦刚视为了最佳快婿之选。

 所以最近,秦福在督修房屋的同时,算是把四里八方的媒婆都接待了个遍。

 当然,秦福此时也明白,自家儿子的身份那是水涨船高。寻常人家的女子,任那媒婆讲得是天花乱坠,也是不为所动。

 而今天把秦刚叫回来,是因为马员外这次来作的媒,着实让他觉得很不错。

 知道了马员外的来意,秦刚有点哭笑不得。

 虽然宋代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底线很低,可看周围众人的成婚年龄,男的大多会在二十岁之后,而自己才十七岁,还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出名堂,哪有这个时候就谈婚嫁的。

 秦福却是难得地在这件事情上很坚持,他摆摆手说:“刚哥你这事得要听我的。你先听马员外介绍一下对方家里的情况。”

 马员外此番介绍的这家姓郭,首先家世相当地不错。虽然在财力上不一定强得过城里的五大家,但也算是富足之户,据说在京城里还有一个做大官的远亲,然后和马员外家常有来往。

 郭员外共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出嫁,嫁的是扬州府里的吏员。这次来说亲的是小女儿,今年正好十五,自小是被家里当成了掌上明珠,还曾入过私塾读过蒙学,模样也算得上是城里数一数二的。因此一直心高气傲,总跟家里说要找个自己满意的夫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