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89章 专营(第2页)

 当晚,秦湛随刘三回来时,十分兴奋,说一回去就给祖母的房间里试用了银霜炭,这炭火燃起后,真的是没有烟起,也不曾有明显的异味,老太太非常满意,说房间里暖和起来了,自己也不会感受喉咙难受。

 这银霜炭虽然是秦刚送的,但毕竟是自己的大孙带回来的,老太太自然更是开心。秦观是一个大孝子,对秦刚的态度则更为信任,便让秦湛过来好好感谢。

 第二天快到中午之时,刘三报有人来访,秦刚看了一下拜帖,上面写着“京城仁和商号罗应”,附带的礼单则是人参两对、龙凤团茶两份、羊腿一只、南北货若干。

 虽然秦刚预料到这炭店掌柜见到银霜炭后必会非常重视,但也没想到,初次上门就能备下这样的贵重之礼,便让刘三赶紧将人请进来。

 “罗应有幸拜见秦官人。”昨天他收到黄小个送来的一盒白炭,起初只以为是颜色稀奇,结果把它燃起之后,发现居然不会起任何烟雾,更绝的是,其火力充足地一直燃到了次日早晨。

 这罗应在京城做生意,还是有点手段的。赶紧差人出去打听,很快就知道了这处宅子主人似乎是一个新来的官员身份,自是不敢小觑,立即备下了重礼过来求见。

 “罗掌柜客气了,请坐。”秦刚还礼。

 听到这个年轻官人并未否定自己的称呼,罗应更是按下心头的惊诧,开口自我介绍:“敝号在保康门大街的这间只做木炭生意,但我仁和商号在整个京城,还有另外十一家铺子,主营药材、南北货、日杂及北方牛羊肉。今天所备薄礼都是敝号的所营之品,还望秦官人笑纳。”

 “噢!”秦刚没想到这次竟然还联系上了一家大商号,“想不到罗掌柜的生意做得这么大。”

 “惭愧。我仁和商号是宗族内的产业,在下勉为其难,是为商号里的二掌柜,主要负责外城的五家铺子以及南北货与杂货这一块,也是商号里在这块可以作主的人。”罗掌柜既交待了自家的实力情况,也顺便介绍了自己的能力与权限范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刚点点头,既然是这样的话,今天的交谈就很有基础了。

 “在下是个生意人,喜欢有话直说了!昨日所收秦官人送来的白炭一物,以某经商多年的经验来看,当是一稀罕之物。不知官人从何而得?若能介绍商路,在下定当重谢。”

 “呵呵,罗掌柜是个爽快人,我也喜欢有话直说。”秦刚正色而道,“此物名曰‘银霜炭’,乃我秦家从海外蕃商处高价购得的秘方,这次在京城城郊已经开窑试烧成功。只是我此次入京,主要是为了开春后的科举省试,也无太多精力为这生意之事。罗掌柜既然有意,又算是街坊邻居,这笔生意的合作是可谈的。”

 罗应一听,大为惊喜,立刻觉得自己今天备礼上门的考虑没有错。

 昨晚他都没有睡好,半夜里起来了五六次,一直在拨弄观察着那盆银霜炭。

 他深知,一旦能够拿下这种商品的独家发售之权,不仅能让商号大赚其财,自己在商号里的地位,更是可以再多几分稳定了。

 “不知秦官人此物供应量能到多大?”

 “七日一供,一批百石。”

 “七日一百石,”罗应在心底里盘算着,相对于普通木炭来说,这个量似乎并不大。但是如此效果的“银霜炭”,又是海外蕃商而来的秘方,它的定价必然不低,那么供应量也应该没有必要太大。所以,他便试探道:“不知秦官人认为这银霜炭的价格定为几许为宜?”

 京城里的寻常木炭,在价格低的时候差不多是六文一斤,这几日天寒涨价后,差不多十文一斤。秦刚觉得作为这样一种划时代的稀缺商品出现,怎么着也得有个五六十倍的溢价吧。于是便说道:“罗掌柜觉得,六百文一斤如何?”

 罗应略作沉思,没等到秦刚对他的魄力有所怀疑时便开口道:“秦官人要六百文,以我仁和字号的独家发售,一贯钱一斤的价格不会有问题。这样能分四百文钱,也算是给了某的大面子。某在此代商号谢过官人的照顾了。”

 秦刚内心说了声惭愧,他原本说的六百文是对外售价,想着给仁和的四成销售分成也在这六百文以内,却没想到罗掌柜直接以供货价给答应下来了。

 价格既然没有大的争议,两人很快就议定,已经送到家中的银霜炭,除了稍微留下一些外,差不多能有五百斤,能让罗掌柜今天运走,开始进行市场的预热。

 而除了付清这一笔三百贯的货款之外,罗掌柜还要为下一批货支付三成的订金。这些都将一一写在了双方达成的契约中。

 整个过程,秦刚只留了黄小个在身边,刘三、李婶他们都被吩咐在外院候着,就算是秦湛,也只让他待在书房里看书。

 装模作样学习的秦湛,早知有商号来找秦刚谈银霜炭的发售生意,此时又看着黄小个进进出出拿纸拿笔,中间拉住他问情况。

 黄小个自然是一问三不知,问多了就说:“你不会自己去问你十八叔么?”

 秦湛只能悻悻然地坐下来翻看着书了。

 真到罗掌柜走后,秦刚回到书房,拿着之前秦观批改过的文章意见,静静地开始修改。

 而秦湛终于憋不住了发问:“十八叔,这银霜炭谈下来怎么卖啊?能卖多少钱啊?”

 秦刚放下笔看看他,有点好笑,毫无隐瞒地说:“仁和商号帮我们专营发售,每斤一贯钱,我们拿六百,他们拿四百。”

 秦湛听了这个价格,先是倒抽了一口凉气:“每斤一贯钱?!会不会太贵了?”

 “那你觉得多少钱才算不贵?又或者低到什么样的价钱大家都会购买呢?”

 秦湛被这么一问给问住了,想了一会儿后才想明白:

 如果要是十分在乎价格高低的人,宁愿去买四文钱一斤会冒黑烟的石炭了。

 而这银霜炭一是它非常稀罕的银白颜色、二是烧起来不起烟、时间长的优质特点。看中于这两点的人,一定只能是那些不太在乎价格的达官贵人,甚至对于达官贵人而言,越是无可替代的东西,越需要卖到足够高的高价,这样才能彰显出只有自己这类人才能用得起的特别地位。

 跟着秦刚的这几日,令之前一直只能死读书的秦湛眼界大开,也让他开始有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想法。

 “十八叔。我不想继续念书了,想跟你学做生意行不?”秦湛看到秦刚似乎被吓了一跳,赶紧补充说,“别误会,我可并不是为了赚钱啊!就是想跟你一起学做生意的头脑。”

 “哎哟喂,我的湛哥儿,可千万打消这个念头。我可不想被你父亲找上门来问责。”秦刚想了想又缓了点口气说,“而且学做生意与学读书并不冲突,做生意中的许多道理与技巧,其实都是需要从读书里悟出来。”

 秦湛咕囔着自语:“我知道自己的学业到底能怎样。其实做生意也一样能有出息嘛!”

 “如果你真的想学做生意,至少得要等到参加这次省试后再说吧!”秦刚不忘了给他还要划下这么一条最基本的底线。

 先前那次从仓王村回到城里时,就想给郭小娘写信,但是起笔之后想想总得要讲一下去仓王村的原因,那就会说到炭场的事,所以犹豫之下便拖了拖。

 直到这银霜炭烧成后,秦刚便让黄小个准备了几十斤,和这书信一并送去了东榆林巷。

 当然,拜帖上写的是拜谢王夫人,其实夫人见了也会知道是送给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