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273章 白陀寺(第2页)

 从辽圣宗开始,辽国基本确立了佛教的国教地位,一直到此时的皇帝耶律洪基,更是将佛教视为了自己最大的信仰追求,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大批的寺庙。

 仅此不够,他还进一步地尊崇与强化了辽国的僧官制度:在大辽,僧人不仅可以担任寺院的官职,甚至还能兼任世俗官职。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尊崇佛教,就会导致僧人激增。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阶层,设置相应的僧职,委派有能力的僧人来管理佛教事务,本来也算是说得过去的事。

 因此在辽国,会有“都僧录、左街僧录、右街僧录”等等的中央僧官、也会有“州管内僧政,都纲”等等的地方僧官,还有各种基层寺院僧职。

 不过,一旦有皇帝所看重的僧官,往往还能够被委任兼俗职,除了一般的文散阶官以外,甚至还能担任公卿官与门下省官。

 有的僧人会被皇帝任命兼职门下侍中,可以经常出入宫廷,陪同天子,甚至还能掌握国家机密、参与国政要事的讨论。

 这一代的皇帝耶律洪基丝毫不在意朝臣的进谏与劝阻,经常随心所欲地给他所看重的和尚加封俗职。这些俗职不仅让朝廷的官俸开支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更是让一些根本不懂政务的和尚随意插手朝政,将原本就已经不太景气的辽国朝堂政事搅得是乌七八糟。

 当然,朝堂乱不乱,并不是菩萨奴以及他的师父所担心的,道深法师在发现自己穷极一生,终因各种原因无法实现进入朝堂和理想与目标,于是就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徒弟的身上。

 他给菩萨奴起了法号为慈云,不仅教其大量的佛经教义,更是将其毕生的权术感悟、投机心思与诡辩之术全部教给了徒弟,希望他能够最终登顶辽国僧人的最高阶层。

 慈云虽然年纪轻轻就接任了师父传给他的寺庙住持职位,但是因为所在的这座白陀寺在辽国上京,只是一座并不太有名的普通寺庙。加上偶尔有过的几次机会都没有被其掌握好,至今依旧还在这小寺庙里碌碌不得志。

 当他偶尔看到契丹商人从宋国带回的这几期《东京时报》之后,便极其敏感地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

 所以慈云立即花以高价将这几份报纸买下来,并针对几天后皇帝耶律洪基要来白陀寺进香的机会,为自己的下半生以及师父交待的愿望而尝试一次冲刺。

 慈云悄悄地把这三份报纸放在了皇帝进完香准备休息的房间蒲垫之旁。

 果然,这一天到了之后,耶律洪基非常虔诚地在寺中进完香之后,便在众位和尚僧人的陪同下,回到了后殿休息。他虽然极其重视佛教,也亲手提拔了大量的僧官。只是像慈云这样的年轻僧人,此时并不能太入得了他的这双眼睛。

 按理说,皇帝休息一会儿,再随口勉励几句,给这座寺庙再赏些金钱财物也就算是结束了。

 不过,慈云的刻意安排却起了重要的效果,像报纸这样的新事物,而且是宋朝京城的报纸,一下子就引起了耶律洪基的注意。

 虽然年纪大了之后的他更加懒于政事,可是这些报纸上所刊登的三个故事,实在是写得精彩又生动。他也想起了前些日子,朝中几个重臣关于这南京道的统军使死亡原因的各种争执,远远比不上这里写得有趣且神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慈云此时趁机上前告罪,说这是自己前几日读过此报纸,一时却是忘记了将其收好,怕是扰了皇帝的耳目清静。

 “无妨!不知法师看了这上面的故事之后,对于南京道那里的事情是如何看呢?”耶律洪基并没有追究此事,而是顺口问起了慈云的观点。

 于是,早有准备的慈云迅速抓住机会,开始了他的讲述。

 先是便是颂扬了在耶律洪基尊佛崇教的仁政治理之下,大辽疆域万里,万民景仰。而在国空的周边,也是诸邦臣,与宋交好,此为千年不遇的盛世之景。

 然后指出,这渤海国的问题就是出在了南京道及东京道这两道的尊佛不够、崇教不足之上。从而导致那里的民众信仰缺失,以至于让旧渤海国的邪说歪理趁虚而入。

 慈云说到这里时,耶律洪基倒是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

 因为,营州水寨之事,大臣也是向他汇报过实情,耶律郭三之死与水寨被攻破,都是渤海国的复国武装所为,对外只是顾及颜面未曾承认,以至于有了如宋朝过来的小报这些传言。

 而眼前的和尚却能从其佛教普及的角度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倒也是比较符合他的心意的。辽东一带的百姓,也就是太闲得慌,又没有什么信仰的东西,才容易被那么一帮复国的人所鼓动。

 所以,他继续听着这位年轻的住持和尚有条有理地讲着以佛教普及来根治渤海人的复国隐患的思路,于是大手一挥,直接打断了他的讲话道:“尔之法号是慈云吧?”

 “……啊,正是小僧。”慈云一时不知其意,只得躬身应道。

 “传朕的旨意,加封慈云为左街僧录,兼……门下省给事中。”耶律洪基随口给出的这个官职便是正五品以上,也就是说这慈云从此一步登天,成为了大辽的中上层官员。一时间,竟然激动地站立不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呼“万岁!”

 耶律洪基摆摆手,他太满意这种只需他随口一封,任由对手是征伐疆场的大将,还是得道已久的高僧,皆会把持不住地向他谢恩的感觉。

 “朕即刻派人去东京道进行佛教寺院等事的督查与部署,你便按你刚才所说的方略,替朕把这两个地方的民心好好地收拢收拢!做好了之后,朕还会赏你!”

 “谢陛下隆恩,小僧定将尽心尽力,将佛祖的真经真言普及辽东大地,将陛下的金玉良言传至万民心间,愿陛下的光辉永照我万里疆土,愿大辽之百世江山永固不变。”

 “还有。”耶律洪基扬了扬手里的那几张报纸,“南人搞的一些东西还是不错的。这上面虽然都是胡说八道,但的确是很吸引去看啊!你可以琢磨一下,在咱们辽朝也搞出一份来。这些事情,也就一并都交给你了!”

 “小僧谨遵圣命!”

 耶律洪基一摆手,便回宫去了。

 其实他并不是没有看出这个慈云住持眼中那份对权务的渴望、也不是没有觉察出对方是故意放了这三份报纸让他来注意的。可是,就算是这样又怎么样呢?有野心的臣下没有什么问题,至少他们会为了自己的野心而去努力做事,总是好过一些尸餐素位的老朽贵族。

 在他耶律洪基的身边从来就不会有野心家的缺位,饶是像耶律重元、耶律乙辛这样的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又能怎样呢?最后还不是被他这个天命所在的天子一个个地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吗?更何况,眼前的这个,不过是一个小小僧官而已,正好便是可以利用他的野心与积极,尽快地帮助自已完成对于辽东及、东南的区域稳定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