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281章 持久(第2页)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秦待制代表大宋来全力支持我们,最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女真人的南下,而提早进行安排?”高元伯非常直白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其实你根本不必要告诉我们这些实情,因为你给予我们的帮助,已经相当地表现出大宋的诚意与友善了!”

 “高首领是极其聪明的人,过度的诚意与友善会显得虚伪。我认为最好的合作基础,就是把各自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都告诉对方。”秦刚拍手称赞道,“对于大宋而言,渤海国的复国,将意味着我们在辽东多了一个朋友,但我们又不愿意现在与契丹人全面开战而过度削弱我们彼此的实力,以便于为了之后还能够再度合作面对未来的巨大威胁。所以才会由我出面与高首领商谈现在的合作方式。”

 “你的理由非常地不可思议!因为你是在预言至少十几年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高元伯感慨地说道,“可是与你当初把陈兄弟派过来的情况相比,这又根本算不上什么?陈兄弟来之前,我们这帮人,一没有武器、二没有地盘,甚至连个复国的简单计划都拿不出来。陈兄弟找到了我,告诉我,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把队伍拉出来,三个月后就会有军粮援助,六个月后会有武器装备。那时,除了我之外,几乎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话。但是在我相信了他的话之后,三个月后以及六个月后的这些预言,居然也就都成为了现实!直至到了今天,在秦待制的无私援助之下,我们正规的军队已经接近了两万,还成功地占据了两州之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怎么开口说话的陈武此时说道:“关键是,高首领心中的梦想一直未曾放弃过!”

 “是啊!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它就实现了呢?!”秦刚微笑着对他们说。

 一起过来的谈建也深有感触:最初通知他,要从运送到高丽这里的商品中,挤出大量的物资运往复州之外的海岛根据地,每次那么远地将东西运来,白白地送给这些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未来的渤海人,他也是不止一次地在心底里算出,这些物资如果要是在开京或天津那里转手卖出,不知要能多赚多少的钱。

 但是今天,渤海义军复国的大旗拉了起来,大宋、大辽以及高丽之间,多出了这么一个渤海国的缓冲及牵制之力量,有了这样的布局,现在看来却是什么都值了。

 “那么,接下来,不论是大宋天子,还是秦待制,可以继续给予我们的支援是什么?”高元伯却极其清醒地问到了更关心的问题,“还有,需要我们做的,又会是什么?”

 “军粮!我们会确保稳定供应,甚至对于你们能够守得住的州城,里面居民的赈灾粮食。这些都会由谈掌柜在以后全力保证。而且,你们只要有了稳定的属地,在属地内的任何物产、矿产等等,还可以找他负责运出变成现钱。”秦刚的这段话,不仅仅是给了渤海义军以“鱼”,更是给了后续的“渔”,令高元伯与那个大辛青喜形于色。

 应该说,在辽东地区目前饥荒蔓延的大环境下,义军部队里口粮的足额保证,已经成为他们这次起兵之后的最大优势保证,这也是许多州城里的地方辽军望风而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日后,在属地的物产资源的经营变现更是免除了他们发展的担忧,至少,在穆州那里,就有两个十分稳定的铁矿产地。

 说句实话,在经历了几十年之后,真正还能记得渤海国、为了所谓的复国使命而奋斗的人真没有几个,而只是为了摆脱眼下糟糕的被统治、被压迫的现状,可以暂时能够吃饱肚子、能活命下来的理由,可能会更加重要。

 这也是历朝历代最后农民起义的最大动因。

 “然后是武器!”秦刚敲了敲桌子,“我们天子不愿意现在就和辽人撕破脸。所以不是很方便地直接向你们提供武器。所以接下来,我会去和高丽国王谈判,可以从他们那里置换一批,或者我们给他钱,由高丽再提供给你们武器,这也是我建议你们把根据地转移到保州这里的最主要原因。”

 高元伯点点头,真诚地说道:“天子圣恩,考虑周详,渤海遗民,不胜感激。”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你们的将领与士兵,都需要专业的军事指导。”秦刚说到了关键,“之前你们攻打的这几个地方守军,都是辽国的老弱病残,那几场胜仗,并不值得骄傲。真正的契丹兵,可不好对付,所以这次,我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军事顾问团。”

 “军事……顾问团?”高元伯十分疑惑这个稀罕的名字。

 “顾问者,顾而备问之。我这个军事顾问团总共十几个人,都是我那里经验丰富的军官或老兵,但是他们不会直接上战场,他们会帮你们训练手下的军队甚至是你们自己的军官,好让你们在对付即将来的契丹精锐兵马、甚至是未来的女真兵马时,不至于吃很大的亏。”

 秦刚在讲述这些安排时,突然自己有了一种后世美丽国的错觉。的确也是,二十世纪中期,美丽国对老蒋又是给面粉、又是给全套的新式装备,同时还派出顾问教官帮助他们训练军队。和他目前对渤海国所做的事情,看起来便是一模一样。

 当然,他现在只是希望自己的苦心安排千万不要走了与美丽国对老蒋的最终回报与结局。

 “对了!你们现在可有骑兵?”秦刚突然想起来问道。

 “当然会有,靺鞨人里,不会缺少会骑马的汉子,之前在攻占复州与宁州时,我们又从那里的马场里缴获了不少的战马,骑兵已经建起来了。”

 “那这样吧,接下来的战斗主要是守城战,这些骑兵暂时用不着。可以先去沧州那里,我在那里建有一所骑兵学校,有优秀的契丹骑手帮我在训练骑兵。你们的骑兵可以在那里免费学习与训练,等他们完成训练之后,就可以回来出城迎战了!”

 “秦待制的如此考虑,实在是周全无比。元伯简直是感动得无以言表!”

 “秦、秦待制我渤海国有再造之恩,若大业成,将在国内为待制广立生祠!”一直没有发言机会的大辛青终于找了一个机会表示了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秦刚也就是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大王言重了,秦刚不敢。”

 之后的单独交流中,先是高首领。

 秦刚对于陈武能够得到重用与信任,毫不掩饰地表示了赞扬与认可,并进一步评价,陈武在渤海义军中的存在,即象征着大宋与渤海国的坚固联盟关系牢不可破,也更是他本人持续关注辽东局势的最主要原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高元伯自然听得明白这两句话背后的深层意思,更何况在这半年多的相处中,他早就已经认可了陈武的秉性与能力。自然便对秦刚保证:“秦待制放心,以陈兄弟的功劳与他的身手,渤海义军中皆是对他叹服不已,更是我身边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

 对于渤海国的复国策略,秦刚对他说了三个字:持久战。

 第一阶段,要能守住,让大家都建立起必要的信心;

 第二阶段,要展现德行与仁政,让渤海故地的百姓能够有归顺之心;

 第三阶段,才是积攒起足够的实力,真正开始反攻与恢复国家。

 高元伯极其认真地听着,自是对此信服无比。

 随后在与陈武沟通时,秦刚先是确认了他目前不打算回去,而是真心想留下帮助渤海人进行艰难复国之路的决心心意。

 秦刚告诉陈武,留在这里军事顾问团会与他相互支撑:有陈武在这里,顾问团的安全会更有保障,而陈武要尽量避免将他们被派上前线,要尽可能减少这些人与辽国人接触以及被发现的可能,以免牵出大宋这边实质性援助的证据。而有顾问团对渤海义军的培训,将有助于陈武在这里威信与影响力的提高。

 “高元伯是一个真汉子,真心相交就行。只是那个大辛青,须多留点心,防着点!”秦刚看似随意地说道。

 “大辛青?他说的话不算的,折腾不起来的。”

 “那只是现在。再往后就难说的。”秦刚提醒道。

 “陈武记下了。”

 渤海义军起义时辽东周边形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