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282章 世子(第2页)

 秦刚这才得以与谈建说些到了高丽后须去关注的一些事情。

 而今日的谈建,早已是经验老道的商贾大家,方才酒宴之上,秦刚只顾与众人诗歌答谢,他虽然不会讲一句高丽话,却也能够连手势带比划,已经搭问上了五六个家里也做着商贸生意的宾客,并约好了明日便去详细谈谈看货定生意的时间。

 “建哥现在越发地稳重可靠了!”秦刚不由自主地赞道。

 “大哥交待的事情,哪敢不尽力。”

 而秦刚的随身护卫也在尽职地四下检查房里房外的各种细节,并非是对世子不太信任,只是他们的职责与习惯所致。

 正在这时,听到了两重门外突然响起的悠长的喊声:“高丽国长公主殿下驾到!”

 长公主?秦刚一愣。

 还未等到他完全反应过来,一众王室仪仗便直接进了外面的第一道大门,并在外院处停下。

 秦刚此时正好还未换下正服,也不敢怠慢,便立即带着谈建与护卫从屋内走出来,迎到了院中。

 只见来人中间簇拥着一位盛装的高丽女子,顶着高高的华冠,并穿着拽地长裙,竟然并未理会迎出来的秦刚,而是直接走进了正厅,四个婢女却低头抬着她长长拖曳下来的裙摆,步调一致地跟在后面,秦刚也就只能带着谈建与护卫再一起重新跟了进去。

 长公主直接坐了首座,四名婢女非常娴熟地将她的拽地裙摆收拾并整理叠好,然后就快速低头退了出去。而这时,长公主才抬眼看了一下秦刚身边的人,用着非常不客气的口气说道:“我与秦学士说话,其他人可以退了。”

 秦刚笑了笑,便对身边的谈建与护卫挥了挥手,他们便一起退到了门外,并随手将房门虚掩好。

 这时,秦刚才有机会看清长公主的长相,这一看却是吓了一跳,原来这长公主果真是长得与李清照极为相似,若不是气质迥然,只怕他还会以为这小丫头在这里整蛊捉弄他呢。

 当然,想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了那日在天津寨中,身着高丽服饰的李清照能被那几个高丽商人所误认之事。

 这位长公主便就是前任国主王昱的姐姐,算是此时王熙的侄女,所以今年还不满十八岁。

 毕竟王熙抢了自己侄子的王位,所以不仅保留了她的长公主头衔,并会在面子上更多地作出一些善待、恩赏的举动,以掩盖自己的得位不正。

 这位长公主自己的名下便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商社,所以也常常会接见一些商人。而高丽国的商人都知国主对她独有优待,其中多有聪明的人会找她投靠。

 此时厅堂中只剩下他们二人,长公主自是知道秦刚此时正一时失神地盯着她,而她上下将秦刚仔细打量了一番后,才开口:“果然是天朝上国之人,自有一番气度在身,本位就不追究秦学士眼下的失礼之处了。”

 秦刚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由于惊讶于她与李清照长相的神似,以至于一下子勾起了对小丫头的思念,竟然没有注意,将自己的眼光长时间的停留在了长公主身上,确实有点失礼了。

 因为此时,高丽并非是大宋的正式藩属国,自从高丽被辽国讨伐臣服之后,便中断了与大宋的藩宗关系,自神宗时虽然开始恢复了朝贡,来往文书中,也多以臣属身份说话,但在本质上,却应该属于平等的邦交国关系。

 所以,秦刚见了高丽的长公主,理应第一时间行大礼拜见。

 只是,高丽长公主却是主动开口表示谅解,这既是给了秦刚一个台阶,也是由于:高丽臣服中原已有数百年,此时的平等关系,有一大半是拜辽国的高压需要他们联合而导致,其实在大多数的高丽国民以及王室成员心里,都还是把大宋视为宗主国,而宋人到了高丽之后,也极受其尊敬与优待。

 刚解开见面时的失礼心结,长公主一开口的话又让秦刚的心吊了起来:“此次前来,要向秦学士打听一件事,有商人说是在大辽的天津寨里抄出了一首据说是本位的诗词。但是本位却从未离开过开京。这天津寨虽在辽境,但却据说也有秦学士在沧州的参与手笔,不知能否给以些见教?”

 就在长公主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秦刚也在心里快速地权衡并判断。

 而且这时他已经想起酒宴上那个一直关注他的高丽人,应该便是在天津寨里见过的商人之一。也就是说,他、李清照、还有那两首《一剪梅》的词,基本已经做实,都不太能够赖掉。

 既然不能否定的事,那就不妨爽快地承认。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他必须要想出一个妥当的说法,好好地解释一下,当初为了解释他出现在天津寨里的原因,临时对耶律兄妹编造出的与高丽长公主之间的绯闻故事。

 当然,看到眼前的这位女子脸上多是好奇,却无半点恼怒的神色,秦刚便意识到:自己编的故事也就只有四人知晓,而以耶律兄妹的人品来看,断然也不太可能会传出去。

 传出去的只是大家认为风雅无比的那两首和唱之《一剪梅》而已,所以这才放下心来,于是便非常诚恳地说道:

 “回禀殿下知晓,此事的确与外臣有关。外臣有一师伯之女,长相酷似殿下,那日在天津寨中被人误认而已。所谓‘和词’两首,便是外臣与师妹所作。”

 “原来如此。‘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长公主此时突然吟诵起秦刚那首词的末句,之后似乎还在回味了一番,才道,“你那师妹既与本位相似,也应是二八年华。所以初读此词,便在想,写此词句之人,会是怎般的才情与模样,方能配得上之后的回词痴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多谢殿下谬赞!”秦刚也就只能厚着脸皮接了一句。

 “你……可是与你那小师妹两情相悦?”长公主问出了此话之后,却不禁自己脸上一红,她其实不过也是少女一枚,只是当时看此相和的两首绝佳诗词,便就十分好奇,一直在打听其真正来源。今日得一开京商人汇报,说是看到世子宴请的客人,便是当时天津寨中的男子,于是这才寻来。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秦刚脱口而出的这两句源自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长安古意》之中,也算是在高丽传唱许久的绝句。

 长公主听闻之后,脸上一阵悠然向往之色。只是稍后又作正色道:“今日冒昧来访,总算得解心头之惑。”

 说完,长公主突然抬起左手手腕,振了振,传出几声手铃之声。随即,四名婢女鱼贯而入,至其身边麻利地整理并抬起其长裙摆。

 长公主起身欲走之前,突然又对秦刚说了一句:“仅从那两首和词来看,你那师妹之才华,不亚于秦学士!”

 “何止不亚于,实则胜出许多。秦刚谢殿下错爱!”秦刚却似乎不以为忤地认同道。

 已经快步走出门口的长公主脚下未停,脸上却是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像秦刚这样的年轻俊才、又已做到朝中高官,居然自认才华不如一个二八女子,至少在这时人的思维中是难以接受的。

 难道,这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