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污迹


 琮于照他指的位置看去,只见白龟甲壳偏左处有一行黑色的污迹,再凑近仔细看不是污迹,似乎是人为的刻痕,只不过年月长久,长过青苔又干掉,变得像是污迹,

 与龟甲上本来的纹线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出来。这刻痕断断续续,但总体来看横竖有序,分明是一行小字,应该是刻上去后,

 龟甲又慢慢长大了许多,才使那些笔画“断裂”开来。这么想之后,琮于便开始将这些刻痕往文字上去想,按着这些笔画的走势,将那行字慢慢念了出来:“永乐八年苏州韩文士放生。”

 观主得意的点点头,不等琮于算,自己先说出来了:“永乐八年,到如今已有八九十年了。道兄怎么看?”

 “既然有两百多年的龟,那这个长到八九十年的并不算”

 “我就知道道兄这么说。”安然士打断了琮于的话,得意的笑了笑:“你再看看它前腿上!”

 琮于便又仔细看白龟的左前腿,只见那条腿靠近爪子处也有小字要是没有提示,也只会当成污迹色斑不留意了。那是用类似纹身的方法纹上去的两排极小的字。琮于赶紧卸下背箱,

 从箱子外面挂着的一串零碎物件里扯下一枚凸镜,放在眼前仔细去看那些小字,只见写着:“天佑吴州,灾消厄匿。永元二年吴州赵石元放生。”

 琮于看到这里,惊得浑身一怔:永元是南北朝时齐朝东昏侯萧宝卷的年号,到此时已经上千年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有闲人故意在龟腿上纹了一个假的年代!

 琮于看看正在得意的安然士,心说他不至于如此无聊,让自己看这么一个低劣的把戏,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说法,

 正想问,那年轻观主先说起来了:“道兄想必也是读过史书的,知道永元二年到如今是多少年岁。

 至于吴州,那自然是如今的苏州了。而这落款里的赵石元,我专门查过苏州府志,确有其人,此人是彼时当地有名的士族大绅,

 修过桥,盖过寺庙,是个大善人,与南朝贵族颇有渊源。永元二年,吴州曾有旱灾,半年滴雨未下,太湖水位下降了六尺。

 彼时的州刺史带领所属官员及当地士绅三百余人在太湖边祭天放生,两天后居然真的下起了大雨。这事在府志中有详细记载,道兄有空可以查阅。”

 安然士说着便递过一本《苏州府志》,连页码都折好了,翻开那页就是他刚才说的那段,看来这套说词他早已是滚瓜烂熟了。

 他指着翻开的一页上一段文字,念道:“缙绅赵石元公,放生鱼苗三万尾,中杂一白龟,通体如玉,为公家所养一老龟所诞”

 琮于眯起眼睛,略想一会,摇摇头说:“这龟没这么长寿,最多不过百岁。龟甲背上有环纹,每一块都有,就如同树的年轮一样,可依此估算龟龄。

 此龟的环纹模糊不清,是年岁太长久了环环堆积所致,即使如此,看纹形也不会超过百年这与背上那刻字的年代相合。”

 “那你怎么解释它腿上的字和史料记载吻合?”

 “那呵呵。”琮于看了看安然士,故意欲言又止。

 安然士也看出了他的意思,也呵呵冷笑了几声:“道兄可真是个死不认输的人,只是就凭你这眼力界,恐怕也愧对‘穷究世事真相’这句话。

 你的意思我明白,你是说我找了这么段史料,自己在龟腿上纹了文字来招摇撞骗。你若是非要这么认为,我也没法强要你相信。

 只是,关于这白龟有种传说,它每隔数百年,便会蜕去旧壳,再长出新壳,如此反复,以得长生,这就是为什么那赵石元要在它腿上纹字他是知道这灵龟的神奇的,才留下印记以待有缘人。

 而此龟每到蜕壳时,便会回到出生的地方,如同假死一样蛰伏三年,旧壳便自然蜕去。那旧壳若能有幸拾得,是无价的异宝,绝非金玉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