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心态


 “我适才看了你家的族谱:这一代只单传了你一人,而你却是女子。可想而知,令尊定是希望能有个儿子来继承他这满屋的学识的。

 你从小生活在这种不可能实现的期望之中,表面的刚强也难掩内心的无奈,做男人装扮,即是先生这种心态的表现。”

 赵先生听了这番话,很有些不悦,揶揄道:“道长虽然善于分析,可也不用碰见什么事都道出个一二三吧你说的过于自信了,做男人打扮,

 那只是我的喜好,跟什么父辈期望毫不相干。”说完白了琮于一眼,琮于只是微微一笑。

 赵先生也不想刚见面就和人家说话呛火药,便又说:“要说在下的学问好,那倒过誉了。我的所谓学问都只源于书上,只做在纸上,

 不如道长你四处游历见多识广。且听道长适才那一番对案件的分析,那才是致用的大学问呢。说起来,道长到底有何贵干?

 是借书还是来闲聊?你可知道我的规矩,要想借书,你得先给我讲个故事。”

 “我想向先生打听点事。”

 “那也一样,先讲个故事吧要精彩哟,像狐仙幻化成美女与穷书生相会那种,是不行的。”

 看来想抓紧时间怕是不能了,琮于想了想,便说:“好吧。话说咱们湖州府安吉州有个白景镇,附近有个白鹤村,出村五里有一棵大树”琮于便讲起了上次经历的大树案。

 琮于将那些资料大体看了一遍,看到他觉得又价值的,便看的认真些:看来所记的内容与十三公说的差不多,只是比他更详细,

 时间地点都很清楚。琮于边看边在心中整理着已经掌握的各条线索,等他看完,便问赵先生:“本地近几十年可发生过洪灾、瘟疫?”

 赵先生略想了想,说:“好像二十年前曾有过洪水,紧接着又发生了疫灾,待我查查本地县志。”

 她去西边书架上找了一会,回来时抱了几本厚书,往桌上一放,原来是《德清县志》。两人一起查,

 最后还是赵先生查到了:“喏:成化二年,连雨一月,六月初十,苕河决堤,阖县成泽,共死六百三十四人,

 牲畜无算,小风镇、极乐乡及所属村寨受灾最重,县令许勋亡于堤上,朝庭下召嘉慰;次年,瘟疫死九百零三人,牲畜无算,疫情最重者唯小风镇,全镇人口四分之三皆没。”

 琮于赶紧问赵先生要了纸笔,将齐家老宅的种种传闻、许大娘梦中所提到的事件,配合赵先生以及县志中的记载,

 全部按时间先后做了一个排序。赵先生只见他边写念叨着奇怪话,一会说“齐员外迷恋丹术是在灾疫后,大约二十年前”,

 一会说“之后,齐宅被大火烧没”,一会又说“凤儿在道庵里出家”。琮于见赵先生盯着自己,后面索性不在念叨,

 只是往纸上写出一条一条的事件。赵先生是有修养的人,虽然很想知道他在忙什么,却至始致终没有打断他,只让丫鬟添茶添点心,自己给他磨墨。

 所有事件的顺序一旦排完,琮于立刻露出了惊恐的目光,斗大的汗珠从额头上不断流了下来。

 赵先生看他那副表情,赶紧将头扭过来看那张纸,看着不方便,索性转到对面,在琮于旁边坐下,

 只见那纸上一行一行像记帐一样写了许多事情,有些事在《德清闲话》里已有记录,有些事自己却不知道,有些事写得不明不白,

 倒像是个问题,只见一行写着“凤儿是否存在?”,又有一行写着“蔓儿、凤儿、许大娘”,这三个名字间还画了线连起来。

 赵先生看得一头雾水,她再也忍不住了,便问:“道长这是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