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斩杀好官(第2页)

 但现在不行。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主持这个摇摇欲坠的大明。为此,臣弟愿为哥哥做个恶人。请哥哥理解臣弟之心,允许我严惩博野县令,为天下树立一个榜样。”然后一个头磕下去,再不起来。

 这番披肝沥胆的表白,当时震动了朝野,感动了无数人,其中就有两位老师和现在的太子监国。这才是兄友弟恭的勇于为东西担当的典范。

 朱慈烺急匆匆走下丹阙,亲手要拉弟弟起来。

 结果吕谋甩开他:“请监国准臣之请。”

 朱慈烺再拉,吕谋再次甩开:“请监国为大明千秋万代,准臣之请。”

 朱慈烺眼含热泪,最终点头:“哥哥我准了弟弟所请了,赶紧起来。地上凉,别冰坏了身子。”

 吕谋这才站起身。转身面对群臣:“本王于非常时期,行非常决断。不再征求诸位臣公意见,行摄政王权力,独断专行:判博野县令蔑视法律,蔑视皇权,擅加苛捐杂税盘剥百姓罪,由吏部派员,将博野县令抓捕入京,在午门前斩首。届时,在京所有官员,地方所有府以上官员,国子监所有学生,翰林院所有翰林全部观刑,不许请假,不许以任何借口缺席。”

 群臣为之肃然。

 西海子,绿柳林中,凉亭飞翼下,崇祯笑呵呵的面对两小:“今天朝堂,你们兄弟杠上啦?”

 朱慈烺笑着帮弟弟遮掩:“不是的,是儿臣这个监国太过欠缺经验,一味的做老好人,所以弟弟在为我纠正错误。”

 崇祯宽慰一笑:“其实啊,你的弟弟处置的对啊。”

 这倒不是崇祯又犯了原先的毛病,

大臣有点错,不管是非曲直,就要杀要打。而是从真正的治国高度看待这件事的。

 “你弟弟说的对,重振后的大明,需要一个宽厚的皇帝,让百姓休息,让朝局稳定。但现在这种情况,却需要一个铁血的人主政。三儿甘愿为你这个太子哥哥做恶人,为你将荆棘棍子,砍掉所有的刺,可谓对你爱护有加。等将来,大明重归太平时候,你这个做哥哥的,不要亏待了你的这个好弟弟啊。”

 太子深以为然,兄弟感情更加亲密。

 十天后,被押进京师的博野县令,经过三法司汇审。死罪,斩立决。

 午门广场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刽子手押着博野县令跪在那里,等待时辰降临。

 在京所有的官员,被招进京观刑的各地大员,都拿着军队借给的小马扎,围在刑场上观刑。

 而得到消息的百姓,更是万人空巷。

 就连久病不起的崇祯皇帝,也被抬上了城楼,在太子陪伴下观刑。

 时辰将近,太子监国询问:“博野县,今日处斩你可冤枉?”

 博野县令当着所有大臣和百姓的面高呼回答:“罪臣不冤,但罪臣委屈。”

 监国大声道:“孤知道你委屈,但国法无情人有情。你安心的去吧,孤将厚葬与你,赏赐你家属,使得他们以后日子无忧。”

 博野县磕头:“谢皇上恩典,谢监国仁德。”然后伸着脖子声嘶力竭大吼:“摄政王爱民如此,天下百姓幸也,臣甘愿伏法,以为同僚后来者戒。”

 刀落头掉,但喷出的,却是一腔热血。

 无数围观百姓无不奔走相告:“从此皇上,官府言而有信,百姓再不受苛捐杂税欺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