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第2页)

 而有时候,一句挖苦,便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继而让这个人轻声寻短见……

 …………

 总之,大内阁报告一出,立即惹起了无数民众的热议。

 毕竟这一年从原本的世界到了新的世界。

 一开始还觉得,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飞升仙界?得道成仙了?

 现在感觉,还不是。

 远得很呢。

 甚至于,一部分家庭的日子过得还没有原来好。

 但如今有了大内阁报告,民众也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经济没有崩就好。

 最重要的是,失业者不会是真的失业。

 只要还能干,那就有农民和工人的选择。

 当农民,白送田。现在大乾大把的领土。不仅仅是南方往外扩张获得的新土地,还有北境,现在温暖了,那边的田地一大把。

 工厂和新修城市在大乾各地遍地开花,也是轻松能够找到工作。干些苦力活。

 在有着这两大职业兜底的情况,大乾那些不能劳作的人,其实并不是大多数,他们会分化着,被各地官府所容纳。

 老人就养起来。

 残疾人就选择其余的文职工作,包吃住。

 多方面措施下,至少社会的稳定性是非常不错的。

 …………

 然而。

 和民间的安心不太相同。

 此时的大内阁对于皇帝所发布的战略却是生出了一些疑问。

 虽然大内阁报告里写的,倒是豪言壮语,自信满满。

 但实际上宰相们对于这繁重的任务,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抱着绝对信心的。

 “说实话,快速的对外扩张,固然会迅速累积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会为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可若是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繁华地区的建设呢?是要质,还是要量?是要更多的像是江南地区那也的城镇化的繁华地区,还是说要大量的乡村小镇?”

 宰相们划分为三派,包括了各级官员,还有社

会里的顶级学者,都参与了这场辩论。

 算是相当激烈的。

 尤其是目前大内阁的制度还没有发生太大的调整,所以理论上,这是冬天,宰相们是要放假的。

 所以就更加有时间去辩论了。

 燕赞城现在的学者非常的多。

 今天,哪个厉害人物发表了文章支持这派理论,明天,哪个厉害人物又发文章反驳。

 甚至于,就连民众都感觉到了学术气氛。

 不过,他们倒不是因为这场辩论而感觉到的。

 而是因为明年是康哲十七年。

 科举年。

 所以很多的学子上京赶考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