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陨S 作品

第二百四十二章秦始皇照镜子——双赢(第2页)

 真以为还像你们在徐州时那样,坐拥万亩良田,千名宾客,却只交几个人的赋税?

 妄想!

 如此一来,这些世家就算坐拥再多田产,也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

 就算有隐患,张恒也能随时调整政策,毕竟州府永远拥有最终解释权。

 在张恒祭出了终极大招之后,这场招标会算是圆满成功,一时间宾主尽欢,任何人脸上都带着笑颜。

 刘备眼见气氛十分融洽,当场决定宴请一众世家。

 一番吃吃喝喝后,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而一众世家资助的钱财,也都趁着这段时间运到了府库之中,由荀彧亲自带人接收清点。

 ……

 初平元年,九月初七。

 郯县诸事已毕,张恒带着千名亲兵,正式踏上了北上的路程,追赶前几日就已经出发的大军。

 由于太史慈留在颍川护送荀氏举族搬迁,再加上之前征讨董卓的功劳,便是回来之后,也不好继续给张恒当个亲卫队长,所以张恒只得又在军中挑选了一个贴身护卫,统领着千名亲兵随自己北上。

 此人名叫孙康,字伯台,正是泰山贼孙观的兄长。为人性情忠厚,沉默少言,虽无多少才能,却甚为可靠,传达张恒的命令是足够了。

 昔年孙观兄弟聚众起兵时,本欲推举孙康为首领,但孙康自认无法服众,便将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自己弟弟孙观。

 由此可见,此人倒也有些自知之明。

 除了孙康之外,张恒此行还带了一个人,却是徐州治中从事王朗。


 郯县王氏作为徐州望族,在本地拥有极高的声望。而王朗本人,能力声望也都不俗,除了性情圆滑之外,倒也找不出别的缺点,倒是值得拉拢一番。

 而王朗这种圆滑的性格,更像是一种简单的善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王朗乐于助人。可一旦有可能祸及到自身的时候,王朗会迅速撇得干干净净。

 这种行事风格,倒是不必过于诟病,毕竟人性总是趋利避害的。

 所以,纵然熟知那句‘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张恒对王朗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景兴啊,你说我军此去平贼,胜负几何?”

 正值秋日暖阳,张恒也不急着赶路,打马行了一阵后,感受着旷野上徐徐吹来的清风,顿时神清气爽,心情大好,便笑着向王朗问道。

 反观王朗,神情就拘谨了许多,立刻拱手回道:“回禀长史,下官不知兵事,不敢妄言。”

 张恒摆了摆手,“我真心求教,景兴何必推脱?”

 “这……”

 王朗微微抬头,却只敢用眼角的余光看了张恒一眼。

 此人年岁虽浅,但手段着实深不可测。

 自刘玄德入徐州以来,所行之策,所得之果,无不是出自此人之手。

 可是以他的年岁,又如何能做到这般洞悉世事?

 莫非这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者?

 反观自己,早已年过四旬,却还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双方如鸿沟一般的差距,让王朗心中感叹不已,却又对张恒多了几分敬畏。

 以至于张恒的一举一动,在王朗眼中都带有深意,不敢轻易回答。

 “景兴为何不言?”

 见王朗沉默,张恒继续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