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靳月 作品

第2211章


 随着大宁版图的不断扩张,为了加大对新占地域的控制力,迁都一事迫在眉睫。

 关宁早有考虑,是为将来攻占梁国魏国而做准备。

 但也不能着急,要反复衡量选址,迁都可是大事。

 这是架空古代,而非他熟悉的历史,中原三国地广,远非曾经可比拟。

 古代出行不便,交通不畅,如何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管治是他一直在考虑的事情,可有些实际情况暂时无法改变,只能另外寻求策略。

 迁移国都居中而定。

 这只是其一。

 对于如梁国这般广袤地域,若以朝廷层层治理,可谓是耗时耗力。

 因而,关宁决定在新占领国土实行分封,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这是无奈之举,却也是最好的选择,同时也让他备受争议。

 关宁知道这些言论是什么。

 可又怎么能做到绝对完美?

 授封也就罢了,还接受义捐,这跟卖官鬻爵无异,军中将士首先起了心思。

 我在战场上拼死搏杀才能得以被封授爵位封地,为何这些权贵势要之家,只是出钱义捐即可得到相同待遇?

 如此心中自有不平,将来又有谁愿意拼命?

 有这样的想法也实属正常。

 可关宁必须要这样做,他需要这些义捐。

 用这些人的钱粮才能养了军队!

 授封水师就是为了安稳军心,要让他们明白,凭借军功得到的,是义捐万万都比不了的……

 谁又能理解大宁皇帝的难处?

 年还没过完就在这天寒地冻中出行,难道在宫里的龙床睡不舒服吗?

 实在是没有办法。

 从辽庆行省传来急报,军心动荡,请天策府速出安抚之策!

 原戍边大军已在战局扭转时更名为征讨大军,依旧分为一军,二军。

 没有细分是为了战时集中指挥统一调度。

 征讨大军开始反攻,先夺回北林行省,后又攻占上云行省,直至攻到辽庆行省,而今尽驻守于此。

 一军统帅为荆国公郝仓,急报也是由他发出。

 若非不得已,郝仓也不会发这般急报。

 关宁也能够理解。

 作为戍边军他们已驻守边境数年,随即战争爆发,又拼杀五年,即使郝仓带兵有方,可因时限太长,也难保人心异动。

 他们想要回乡了!

 有家室的想回家,没有家室的想有家室……

 关宁必须尽快前往安抚。

 在急报中,郝仓又提及梁帝朱桢使出攻心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