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目金刚 作品

第509章 只要他投资,那个市就能成为新一线

 海宁省江宁市,省办。

 休息室内,常国利单手扶额,坐在椅子上,身旁的秘书帮他续了一杯热开水。

 在高校中意气风发的常国利,在更高的位置上,显得有些疲倦,力不从心。

 高校里,他面对的是一眼看上去蠢蠢的,天真无邪的学生,和一些只有五六个心眼子的教务。

 可到了海宁省,就完全不同。

 下面的市领导,人均八百个心眼子。

 大家嘴上笑嘻嘻,私底下互相都知道,对方心里那点小九九。

 虽然各自的目的,好在出发点都是好的。

 都是希望自己管辖范围内,国泰民安,歌舞升平,老百姓丰衣足食。

 自己被派往到海宁省工作。

 高层的意思,就是希望常国利能在海宁省搞好经济建设。

 把海宁省打造成第二个浙省的高度。

 可这...哪那么容易?

 海宁省资源有限,又比邻魔都以及浙省。

 经济发展总是被压了一头,顶尖的企业都不会选择在海宁省落户。

 没有了大企业,自然吸引不到人才。

 加上高铁的发展日新月异,不管是在浙省或魔都工作的年轻人。

 回趟家,都用不了两三个小时,方便的很。

 渐渐地,海宁省的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没有顶尖企业,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创造不出顶尖企业。

 一个类似于莫比乌斯环的结构,让常国利刚上任,就倍感头疼。

 想要打破这个循环,要么花大钱,人才引流。

 要么,花大钱,让利顶尖企业。

 可这两者,可行性都不高。

 海宁省的财政状况,本就有些捉襟见肘。

 地方要建设,要钱。

 利民项目要扶持,要钱。

 处处要钱,处处需要钱。

 于是他上任后,就积极推动,农村建设。

 从经济建设的底层开始搭建地基,从农村开始发力,最后包围反哺城市。

 鼓励现有的企业,投资,建设新农村。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举动,也引起了许多人异议。

 第二次经济会议上,就有人说出不同的声音。

 这两年经济大环境不好,企业也很难做。

 明明市里就有好地段,好政策,摆着不用。

 要把企业下放到农村去。

 到农村了,就意味着企业要搭建新的物流渠道,仓储设施。

 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嘛,白白的给企业增加负担。

 开一次会,常国利就感觉自己筋疲力尽。

 他多年校长经验,也有许多成功的商界学生。

 上市企业老总,大型集团董事,都是在各自公司集团里,一言九鼎,口吐政策的一帮人。

 常国利近一段时间,把所有有能力投资建设海宁省的学生,都一一详谈过。

 希望他们能来海宁省投资建设。

 可结果,不尽如人意。

 不说,在陌生的地方投资,本身就是有风险。

 就算是,投资常国利此人,都算不上一笔划算的账。

 以常国利的年纪来看,除非在现在任上,能有惊天动地的大政绩加持。

 否则,绝无可能再进一步。

 大概率,常国利会在现有的位置上,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