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就蒜 作品

第101章 跟着老老头,学学怎么玩儿(第2页)

 李乐抖抖刷子,“那这个盆样式不同,也有讲究?”

 “式样有讲究,但关键看材质和年份,老话说,虫玩一秋,罐养三代。”老头指了指李乐手里的罐子,“这种叫天落盖,没有眼儿,密封性好,虫养在里面,外面声音惊吓不了,适合静养。”

 “那这种带眼儿的呢?”李乐拿起一个,刻着缠枝莲纹的。

 “这种叫天落差,容易透光,吸引虫爬盆跳盆。有的虫会跳上去倒挂在这孔眼处,开盆拎扣,容易碰伤虫,而且是在肚皮上,不易察觉,上场一斗就败了。”

 “那这些小玩意儿又是啥讲究?”李乐指着脚边有大有小,从罐儿里取出来的半圆形的东西,青瓷的,紫砂的。有的有盖,两头通,有的没盖,两头堵。

 “大的叫铃房,小的叫水盂儿。”王老头把凳子拉倒李乐身旁,捏起两个说着。

 “铃房,铃铛的铃,房子的房,也叫过笼,一是开罐时候,虫儿可以躲在里面避光。”

 “二是交配用。公母虫放进罐儿里,过一会打开,看见母的在外面,就是不成,要是在铃房内,就成了。”

 “三是暑湿天气里,沾点水放进去,给虫子降温用。”

 “那这个水盂儿就是喝水用的了?”

 “对。也叫水槽。”

 李乐捏起个水盂儿,仔细瞧了,白瓷青花,底部还画着螃蟹,金鱼。

 “也都是

明清的?”

 “有配的,也有一套的,年份够,但就那么回事。我桌上还有和田玉和翡翠的。都是以前宫里玩意儿。”

 “嘿嘿,您可别了,您家里我都不敢下脚,怕磕了碰了那些家具。现在是摸都不敢摸了。”李乐赶紧摇头。

 “这有什么。小子,古物这东西,别想的那么金贵。正常拿放,坏不了。”

 “刷完,摆那边去晒,给你看看玩虫儿的其他家伙事儿。”

 李乐盯着画案上摆的十几样小零碎,恍惚了一下。

 玳瑁的探筒,老鼠胡子做得探子,给蛐蛐称重,金丝楠做的戥子,玛瑙做成的食板。

 零零总总十几样,小玩意儿,但是透着做工的精美和华丽。

 “这也是宫里的?”李乐问道,

 “差不多吧,这些年搜集了几样,有造办处的,也有民间的。”

 王士乡有些得意,手搭在肚子上。

 看老头笑的像个弥勒佛,李乐忽然想起什么,从裤兜里掏出扎西坚参给的那串念珠,捋了捋,捧过去。

 “老爷子,这是我在来长安路上,一个巴尔德寺的喇嘛送我的。我姥爷说他不懂,你能给瞧瞧?”

 “小曾你不懂?”王士乡一边接到手里,转头冲坐在一旁拿着本线装书正翻着的曾昭仪问道。

 “杂项,您是行家。”

 “行,我看看。”

 念珠在王老头手里翻来覆去转了几圈,又戴上花镜瞅了。

 想了想,把念珠还给李乐。

 “好好收着吧,应该是清早期的东西,是个好东西,按佛家的话说,经过历代加持,能趋吉避凶。”

 “回头,我给你换条绳子,更结实......”

 还没说完,就听到门外有人嚷道,“王老师,王大师,今天有肥鹌鹑,您趁手给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