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饼大叔 作品

第198章 新任市委书记到底是何来路?


 新书记到了!

 大家一直都在等待的那只靴子,终于掉落,尘埃落定。

 五月中旬,新任市委书记,在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陪同下,到久安上任。

 新书记姓岳,大名岳青歌,比较年轻,只有四十三岁。

 这个年纪,出任地级市市委书记,堪称是年轻有为了。

 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岳青歌并非从省内其他城市调过来的,也不是省里机关外放,而是直接从国家部委下来,此前曾担任某部十分重要的一个司长。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下来熬资历的。

 体制内高官的上升之路,通常都有迹可循。

 如果是那种在北都有着深厚背景和根基的年轻俊彦,大学毕业之后,一般会进入国家部委上班。

 大机关,起点高,“庙大”位置多,很容易把级别提上去。

 就好像在市级机关,科长通常都是“孤家寡人”,手下连一个跑腿打杂的都没有,这种情况,在国家部委更加明显。

 有些处室,就是一位处长,一位副处长,下边连科长都没有。

 所以,处级以下干部的提拔,简直毫无压力可言。

 进去工作一年半载,就是正科级干部,两三年,说不定就到了副处级。这时候,大伙竞争的,不但是级别上的提升,还要竞争外放的机会的。

 到了一定的级别,就下放地方担任一段时间的主官(一般来说,要靠山比较硬或者深受某位大佬看重才行)。

 资历浅的话,会高职低配,从担任副职开始。

 比如国家部委或者省级直属机关的处长,没有地方任职经历,但又希望履历好看,通常会安排担任县区的副书记,或者常务副县长。

 历练个一两年,自然就会扶正。

 等资历熬得差不多,再调回国家部委,那就是副司长了。

 升到司长,再下放地方,一般是担任地级市市长。

 如果以前没有地方工作经验,那担任市委副书记也很正常。

 总之都是差不多的路数。

 像岳青歌这种,直接下来担任市委书记的情况,是不多见的。

 仔细看看岳青歌的履历,就会发现,他是第二次“下放”。

 以前曾经在北方某省的县级市担任过市长,市委书记,后来再调回国家部委担任副司长,四十岁时升任司长。

 迄今已经三年。

 此番直接下来担任久安市委书记,表示着他已经进入“第三梯队”名单。

 担任一段时间的市委书记之后,不出意外的话,将会步入省部级干部行列。要么就地进步,成为省级领导,要么还是像先前那样,调回国家部委去,出任副部长。

 简直是“标准模板”。

 对这么一位新书记,卫江南略感吃惊。

 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没有这一段。

 他记忆中的模式是这样的:高妍竞争市长失败,不久后调走。上边调了一位新市长过来。为了确保久安的政治格局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动荡,杨峰在市委书记的位置上,多待了一年多时间。

 原本省里的安排,是等新市长适应环境之后,接任市委书记,再另外选拔一位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