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971章 哈哈,你打眼了(第2页)

 “井上先生~!”陈阳不满意的看了一眼井上,“你我是老朋友了,今天就是普通的文化交流,你没有必要诋毁我吧?”

 “我可是古董商,一直以诚信为本,讲究的就是童叟无欺!你这么说我,以后我还怎么在江城混呀?”

 “再说了,古董玩的就是四个字......”

 宋青云在旁边看了一眼陈阳,你小子要是再把坑蒙拐骗说出来,老子上去就给你一脚!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看你斗宝不,你要是说出了实话,以后咱们还怎么收东西了!

 “望闻问切!”陈阳背着手,摇头晃脑说着,“差一门功课,那都不及格!你们小鬼......额~~”说着话,陈阳一眼看到了方振国,忘记了市委书记还在这里呢,用词得文明。

 “我的意思是说,这是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我们面前,你们就是小鬼,还很年轻,还要多学习!”

 宋青云在旁边憋着笑,腮帮子都鼓起来了,下面倒是发出了哄笑声。

 藤井冷哼了一声,“既然陈桑认为这是赝品,那就请跟我说说,它假在哪里?”

 “那你先说说,你怎么看出这是真品的?”陈阳嘴角一扬,想从老子嘴里套话反驳我,没门!

 “我教教你!”

 藤井看了看陈阳,随后说了起来,自己从多次到海对面故宫博物院看过范宽的雪山萧寺图,也曾经多次近距离看过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众所周知,《溪山行旅图》已经被评定为范宽的真迹。

 “如果将《溪山行旅图》视为范宽真迹并以之作为鉴定其他作品的样板基准,那么在皴法上有多少相似之处。”

 雨点皴是范宽的特色,后人只要说“范中立法”,八成指的就是雨点皴。雨点皴并不是用来画雨点,而是用来描绘山石的一种皴法。范宽画的点画大、小都有:有些一边平,另一边呈弧形,像豆瓣似的,被称为豆瓣皴;有些入笔平,收笔短而尖,像玫瑰花的尖刺,被称为刺梨皴;有些拉成长长的线段,被称为雨淋墙头皴。

 除此之外,还有些逆着笔锋,用戳跺的笔法画出的干笔皴,这种笔法被称为“枪笔”,意为用笔如枪。“枪笔”因为是逆着笔锋画,笔毫会产生弹动,因此笔画显得刚劲有力。范宽就用这许多像是小点子般的干松笔触营造了一种很特殊的“空气氛围”。

 “我们来看这幅画,技法上皴擦、渲染并用,范宽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密如雨点的笔墨渲染雪后的山巅,墨点多以侧锋点出,如同书法用笔长短方圆,将山峰的质感表现的淋漓,显出极其细腻的硬功夫。”

 说道这里,藤井一边用手指着画,一边向陈阳询问,同意不同意自己的说法。

 陈阳抱着肩膀,默默点点头,不得不说,小鬼子将华夏这点东西研究的太透彻了,就这些东西,很多古董商都不知道,别说古董商了,甚至有时候连一些专家都分辨不出来。

 见到陈阳点头,藤井继续说道,“画中白雪的画法甚是巧妙,这也正是水墨的神韵之处,用水墨渲染出雪的轮廓,坡石、山顶的空白、留白之处即是积雪了,活脱出雪意。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

 无论是皴法上还是枪笔的运用,都和溪山行旅图里面的技法一模一样,之后再来看娟,三拼绢幅也是宋画的特点,就像陈阳刚才自己说的,宋代用绢分为单丝绢和双丝绢,这一幅很明显是单丝绢。

 “书画鉴定难度虽然很大,但凭眼力来分析判断书画的风格,笔迹,墨,原料,纸张,印鉴,表装,保浆,年代等,在这些上面都没有问题,”藤井用手在画上轻轻擦过,“用陈桑的画说,一幅画,技法没有问题、画风没有问题、用绢没有问题、印章没有问题,难道不是真品么?”

 陈阳听完之后,笑着拍拍手,随后向藤井竖起了大拇指,“藤井先生果然厉害,只不过就像我刚才说的,古董讲究望闻问切,差一样都不行!”

 “而您,偏偏就漏了一点!”

 陈阳伸手拿起的旁边的手套,一边带着手套,一边笑着说道,“藤井先生,您既然看过溪山行旅图,那就知道溪山行旅图上有范宽的隐款吧!”

 陈阳指出,藤井在欣赏我国古书画的时候,只顾着欣赏作品中的主题内容,却忽视了最最细小的落款。落款虽小,却包含了作者整个的构思。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宋代之前,古代画家大多不署名。而宋代绘画中有的也只是穷款、隐款,山水、人物、花鸟各画科都存在这一现象

,而且宋代画家基本上没有加盖印章的习惯,那从哪方面能证明画是自己画的呢?

 “只有一个,隐款!”陈阳拿出放大镜递给藤井,“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落款署名就落在树上这点藤井先生知道了,您或许这是特列,那么我告诉你,北宋画家郭熙《早春图》题“早春,壬子郭熙笔”于左面丛树之边。

 “我手里那幅李唐《万壑松风图》隐款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于远处山峰之中等等,这么多北宋画家都有自己的隐款,如果这是范宽的真迹,”陈阳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藤井先生帮我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