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个小白眼 作品

第一零八章 朱元璋调查梅殷出结果(第2页)

 “诚意伯……”

 刘伯温笑道:“驸马殿下叫我青田就行。”

 梅殷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望着刘伯温道:“青田先生,这事……怎么说呢,你谢我谢的有些早了。

 在我看来,这怎么像是非但没有把你从困局当中给解救出来,反而将伱推入到了更危险境地里了?”

 若是在以往,这话梅殷是不会轻易说的。

 毕竟和人相交,最忌讳的便是交浅言深。

 刘伯温虽然名声大,可这算起来毕竟是第一次,和其正儿八经的相见。

 这些话本不该多说。

 但此番刘伯温相见,他给梅殷的感受挺好,让人觉得挺不错。

 这样的一个人,若是被胡惟庸那样的人,就这样给害死了。

 还真觉得有些可惜。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梅殷最近几日,要又一次死谏朱元璋。

 就朱元璋那暴脾气,自己接二连三的去摸老虎屁股。

 真的有极大可能,会把自己给送。

 如此,就能和小媳妇儿两人一起离开大明,返回到后世,去过没羞没臊的生活。

 既然这样,那有些事,倒也可以提点一下。

 若是能因此而挽救了刘伯温的命,令大明发生一些改变也是好的。

 刘伯温听了梅殷的话后,表面平静,但心里面却已经是掀起了波浪。

 这梅殷果然不是寻常人!

 很多事情

看的很透彻!

 竟是连这件事儿,他都能看出来!

 也是在这时,刘伯温更加确信自己之前的推断了。

 这梅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在中都城这件事上,或许他并不是谁的棋子。

 而是他自己想做这件事儿。

 至于他做这件事儿的理由。

 或许有一部分,是如同他所说的那样,不愿看到中都城那里有着更多的百姓死亡。

 但是除此之外,也绝对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那个原因是什么,刘伯温暂时还想不出来,但他确信,一定有!

 “不是驸马你将我推到了一个更为危险的境地。

 而是这危险的境地,本身就存在。

 别管有没有这一步,都会将我给卷进去。

 要不然的话,老朽就也不会回到这应天府城,前去教书。

 若无驸马所做的那些事儿,只怕我很难摆脱这次的困境。

 很可能是,这次的困境没有摆脱,就进入到了那个更大的困境里。

 对于我而言,更加令人难受。

 所以说,这件事真的说起来,驸马你是帮了大忙的。

 我需承你的情。”

 刘伯温压下心中的一些感受,望着梅殷诚恳的说道。

 听了刘伯温的话,梅殷愣了一下。

 因为从刘伯温的这些话里他能听出来,刘伯温早已知道了这件事。

 知道他所面临的危险。

 愣神之后,反应过来,又觉得理所当然起来。

 毕竟这可是刘伯温!

 号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那个人。

 他若是提前看不明白这些,觉察不到,才让人觉得意外。

 提前意识到了,反倒在情理之中。

 只是……反应过来这些事后,梅殷心里面,反倒是变得更加的疑惑。

 既然刘伯温对此并非一无所知,还意识到了一些事儿。

 为什么历史之上他还会遭遇毒手?

 胡惟庸还是借助太医之手,将他给毒死了?

 依照刘伯温的聪明程度,提前知道了,莫非还避不开吗?

 “青田先生看事情果然透彻。

 原本还有些担心青田先生的处境。

 现在听了青田先生所言,我倒是放下心来。

 以青田先生之才能,定然能见招拆招,转为为安,化险为夷。”

 听了梅殷的话,刘伯温心里满是苦涩。

 看出来了又能如何?

 这件事,最大的症结不在李善长,也不在胡惟庸。

 而在皇帝!

 自己是有不小的本事。

 不少事也能能够凭借本事,将其解决。

 可有的事儿,纵然能看得明白,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静静的等着那一天到了。

 “承驸马吉言。

 希望后面这困境,我也能将其化解了,安然走下去。”

 压下心中复杂感受,刘伯温望着梅殷笑着拱手。

 脸上带着笑意,神情也显得比较平静。

 这话说到了这里,便也算是到头了。

 二人初次正式相见,有些话题不宜说的太深。

 此时已经是超过了一般人初次见面了。

 可梅殷想到自己将要再次进行死谏。

 心境就变得有些不同。

 所以想了一下之后,便望着刘伯温道:“这些事,莫非……还有什么隐情?

 以青田先生之能,不论李善长亦,或者是胡惟庸应该都不是您的对手。

 就算有些事儿上,不想和他们一较长短。

 但最起码,觉察到危险,意识到了一些事情后进行规避,保住自身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这怎么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太一般?”

 梅殷这话说出来,等于是将一些事儿,给放到了明面上。

 他和刘伯温之间初次见面,交情远没有那么深,显得很唐突。

 刘伯温闻听梅殷之言,为之愣了一下。

 显然是没有想到,梅殷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对自己说出这话来。

 一时倒是有些沉默了。

 梅殷等待了一会儿,便笑道:

 “青田先生,我也只是随口一问,不必在意。”

 自己和刘伯温初次相见,有些事儿此时问他,确实是有些冒昧唐突。

 刘伯温不愿意说,也在情理之中。

 听了梅殷的话,刘伯温回过神来。

 摇头道:“驸马不必多想,驸马能向老朽问出这话来,由此便能看出驸马是个很聪慧之人。

 也没有把老朽当成外人。

 只是,有些事说起来,也是陈芝麻烂谷子了。

 过去了多年。

 只是有些事,随着时间过去会逐渐抹平。

 当事

人不会再在意。

 可有的事,时间越久反而让人记得越清晰。

 每每想起,心里就觉十分不痛快。”

 说完之后,刘伯温犹豫一下开口道:“我和驸马之前有两面之缘。

 此时见面,又一见如故。

 便不再隐瞒,将这些说与驸马听。

 这事儿……关键不在胡惟庸,李善长。

 而在于……在于……”

 说到这里,他迟疑了一下。

 缓缓开口道:“在于上位。”

 在于朱元璋?

 梅殷闻言愣了一下。

 这事儿咋就扯朱元璋头上了?

 旋即又一想,倒又觉得刘伯温说的,有些道理。

 整个大明初期,对于大臣们而言,最让人无解的便是朱元璋。

 依照刘伯温之能,提前察觉到了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想要对付他出手。

 偏偏最终又没能躲过去。

 整个大明初期,能把事情变成这样的,好像也只有朱元璋这个皇帝。

 梅殷这个后世人,虽然对明初这个时候的历史有所了解。

 但也并不可能了解的太全面。

 有些的事能记得,有些事却记不清。

 或者说以前根本就没有了解到。

 比如刘伯温之死,他只知道是胡惟庸勾结御医动的手,但后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却不知。

 这个时候听到刘伯温说起这话,一时之间倒是有种开了眼界的感觉。

 “说起来,这事儿已经过去很久了……”

 刘伯温缓缓的说道。

 将一桩他不愿意多提,却一直在他心里的事对梅殷说了出来。

 “当年鞑子一步步败退,请陛下登基,建立大明的事,也被提上了议程。

 其中有一件事,在大明开国时最为重要。

 那就是大明承接谁的法统。

 依照陛下,还有一些人的看法,自然是要承宋制。

 不承认元鞑子。

 老朽却觉得,大明应该承认元朝,并继承元的法统。

 毕竟宋先天不足,又距离当下太远,所统御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若是继承了元的法统,很多地方我大明去对其攻打,便是合情合理。

 那是收复失地,不是对其进行不义战争。

 陛下深受元鞑子之苦,家里很多人,都因为元末乱世,元鞑子达子的残暴统治而不幸离世。

 所以对于继承元鞑子的法统,有着天然的抵触。

 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要把小明王给接到身边。

 小明王韩林儿,其父韩山童,号称宋徽宗八世孙。

 反元复宋。

 有了韩林儿,后面再让韩林儿禅让,大明便可成功继承宋的法统。

 并把元定性为非法的。

 上位让廖永忠去接小明王。

 可偏偏……偏偏在回来的路上,小明王乘坐的船翻了,小明王被淹死在江中……”

 还有这事儿?

 梅殷多少显得有些惊奇。

 有种跨越数百年来到明朝,从刘伯温这里,吃到了明朝大瓜的感觉。

 “然后,陛下就认为是青田先生你指使的廖永忠,给廖永忠出的主意?”

 刘伯温痛苦的点点头道:“对。

 陛下虽然不曾明说,可就是认定了这事儿是我在后面支持的。

 我能感知到,这是上位心中的一大根刺儿。

 没了小明王之后,上位继承不了宋制。

 只能继承元的法统。

 而陛下对元鞑子有多恨,跟着他的人,没有几个不知……

 可偏偏在这事上,他还要承认元的合法性,还要继承元的法统……”

 刘伯温的这一番话,让梅殷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

 怪不得,刘伯温明明能感知到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会对他下死手。

 可偏偏却没有躲开。

 也明白了,为什么朱元璋会有意纵容胡惟庸等人这样做了。

 原来,还有这样的一桩旧事在里面。

 “那青田先生到底有没有指使廖永忠,去做这件事呢?”

 梅殷望着刘伯温,问出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刘伯温摇头道:“没有,虽然我也很想大明继承北元的法统。

 可我只是一个臣子,有些事只能提建议,具体该怎么做,还得要看上位自己。

 不可能替他强行做决定。”

 说起这事儿,刘伯温心里也是难受。

 这事,若真的是他做的,那他也就认了。

 什么后果都能接着。

 可偏偏不是他做的。

 却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既然这事是误会,那……青田先生寻找机会,给陛下解释一番,解开误会不也就是了吗?”

 听

了梅殷的话,刘伯温摇了摇头。

 这事儿哪有这么简单?

 要是能解开,早就解开了。

 梅殷见此,想一想也觉得这事确实不好办。

 不然依照刘伯温之能,不至于会陷入这种死局里。

 “那……青田先生有没有就这个事儿,正是当面向陛下说过。”

 梅殷还是决定再问一嘴。

 刘伯温摇了摇头:“没有,但这事儿陛下已经认定是我做的了。

 当面解释了也没用。”

 听了刘伯温这话,梅殷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合着这事儿搞了半天,他们两个是谜语人啊!

 不过仔细想想,也觉得刘伯温的事确实不好办。

 主要涉及到了朱元璋心里的疙瘩。

 谁不知道朱元璋有多恨元鞑子?

 可偏偏在法统这个问题上,韩林儿一死,他又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了元朝,承认其为正统。

 并继承了元朝的法统。

 依照朱元璋的脾气,带入到他的角色里去想一想,这事儿也确实难以解开。

 客厅里的气氛,一时之间显得有些沉重。

 刘伯温忽然笑着摆着手道:“嗐,这都是陈年往事了,不提也罢。”

 带着一些无奈的洒脱。

 梅殷看看刘伯温,在想自己有没有办法,能够帮着刘伯温破局。

 若是刘伯温能继续活下去,那大明……今后是不是会多少有些不同?

 ……

 武英殿里,执掌亲军都尉府的刘英走了进来。

 把一叠纸张,送到了朱元璋的案头。

 “上位,关于梅殷更详细的调查。”

 一听这话,朱元璋顿时来了精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