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习习 作品

第347章 获胜凯旋(修改)(第2页)

 陆承天收到消息 ,那叫一个舒心,太子的叛逆期终于过去了,终于又开始进学了。

 百官们得到消息,一些中立党,保皇党,终于放心了,只要太子肯进学,正统继位,才是他们维护的礼制!

 太傅大人也很高兴,毕竟,曾经的太子殿下机敏好学,聪慧过人,近一年时间开始厌学, 他也是心痛不已。

 这眼下太子殿下又要进学了,他一定要悉心教导,让太子回归正途!

 一些支持其皇子的官员心里难免紧张了起来,太子乃一国储君,那是正统,而看这情况,皇上还是非常属意太子的,又让太傅教导,这些大臣们自然紧张的不行。

 可是谁知道,受各方关注的太子殿下,虽然是一大早的就进了宫,也非常听话的去了尚书房。

 可是吧,结果就一言难尽了。

 陈南山可是大梁极其有学问的大儒,门生无数,他接到旨意之后,精心准备了次日要上课的内容。

 哪里知道,他还没讲几句内容呢,就迎面来了一大堆的问题。

 小太子睁着一双眼溜溜的大眼睛,一脸诚恳的问道,“太傅,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时候,粮食肯定都是需要放在首位的,孤作为太子,可不能对农事一窍不通,太傅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满腹经纶,肯定能为孤答疑解惑。”

 陈南山一边笑着点头,一边捋着胡须,“太子殿下有何疑问?”

 “太傅,你看这百姓辛苦务农,可是,地里的收成有多少,全都是看天吃饭,你如此博学,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陈南山:“……”

 他是大儒,不是农科的官员。

 小太子一脸忧愁,“还有太傅,大梁耕地如此之多,百姓也都勤勤恳恳,即便是风调雨顺,百姓家也难有余粮,一旦有个什么旱灾洪涝灾害的,基本上杠不过去,最后都是饿死的结局。”

 “孤左思右想,也就只有提高粮食产量这一个解决办法,只要一亩田地上,能收到更多的粮食,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小太子又拿出了认真渴望的眼神,“太傅,你学识如此渊博, 一定知道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吧?”

 陈南山:“……”

 他捋胡须的动作都一顿,有两根胡须被他扯下来了。

 他是一辈子的读书人,从来就没接触过农事,他连地都没有种过,哪里会知道这些事情?

 看着太子殿下那双真挚求学的眼神,陈南山的心里顿时生出了一股羞愧,作为太子太傅,他竟然无法回答太子的疑问!

 小太子还是非常善解人意的,见陈南山没有回答,他立刻提议,“太傅这些年一直做学问,必定是不熟悉农事,这问题又是如此之难,太傅还是回去多多思考,等想到了答案,再为孤解答。”

 一直如坐针毡的陈南山听了之后,那还等什么,赶快回府研究啊!

 万一下次太子又来请教,他还是什么都回答不上来的话,那也太过丢人了,最起码,他基础的一定要了解。

 所以,小太子进尚书房待了一刻钟,就溜溜达达的回了东宫。

 陆承天下了早朝,本想着招太傅问问太子的学习情况,哪里知道,太傅已经回府了!

 他就上了个早朝的功夫,课程就讲完了?

 陆承天认真算了算,这还不到两刻钟呢?

 哪有这么短的课程?

 就离谱!

 等把人招来之后,陆承天立刻了解了情况,陈南山那可是非常懂得春秋笔法的。

 他一方面着重称赞太子忧国忧民,勤奋好学,善于思辨,一方面说自己学识有限,需要翻阅古籍,仔细研究,这一段时间是不能继续教太子了。

 陆承天能怎么办?

 他只能换一个同样学识渊博的官员,给太子上课。

 小太子最近对种地的热情极大,眼下正是春耕的日子,他直接在东宫开了一块地,开始种地了。

 就是吧,第一次种地,种菜,虽然他在小超市学了一点,但是吧,真正上手,那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尤其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小太子解决不了,老狐狸父皇又让他进学,正好了,这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这不一拍即合吗!

 次日一早,他依旧非常通话乖巧的去了尚书房,这次来的是翰林院的学士,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清流。

 这位翰林院学士还以为,属于他的机会终于要来了,毕竟,他终于可以发挥所长,皇上终于看到了他的才华!

 可是,当他信心满满的去了尚书房,然后就遭到了小太子的连番追问。

 翰林院学士遭遇了和陈南山一样的待遇,同样的问题,一,怎么才能确保年年风调雨顺。

 二,怎么能让粮食增产?

 这个翰林院学士哪里懂啊?

 单凭他学问再好,这些事情他也是一窍不通啊。

 翰林院学士直接就一个原地懵逼,一个字都回答不出来,最后只能一脸羞愧的离开了。

 这次可比昨天快得多,昨天一堂课还没有用得上两刻钟,今天一堂课,连一刻钟都没用上。

 小太子又溜溜达达的回了东宫,继续他的种地大业。

 陆承天知道之后,重复了一遍昨天的行为,再次收获了翰林院学士对太子一箩筐的夸奖,然后收到了对方请求翻阅古籍,潜心研究的请求。

 接下来一连七天, 老师一个接着一个的换。

 但是对方坚持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

 陆承天收获的众人对太子的称赞那倒是与日俱增,他觉得,再这样下去,他那不学无术的倒霉儿子已经要成为圣人了,没有人能教的了。

 那些站队其他皇子的文武百官可算是放心了,太傅有了等同于没有,根本就不用担心太子会集聚东宫势力。

 而陆承天也坚持不下去了,朝廷里已经没有大儒能给太子霍霍了,已经有9位大儒整日在家,闭门谢客,潜心研究如何种地了。

 他担心再这样继续下去,朝廷里就没有大儒做学问了,全都被这熊儿子忽悠瘸了,上课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他正寻思着,交给太子一些差事儿,让他在办差中学习,哪里知道,就在他磋磨的功夫,这倒霉儿子又出幺蛾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