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郁安邦帮忙养了一小时的藻,匆匆离去。

 宋河继续孤军奋战,一边补充每个培养瓶的养分,一边用显微镜反复观察。

 下午三点钟,已有数十个培养瓶的颜色变绿,浑浊的绿色犹如禁锢的雾气,在瓶子里飘飘荡荡。

 终于,黑科技蓝图弹出!

 进度条前进到10%,实验室里已有足够的藻,大部分培养瓶里的藻都有接近一公斤的重量,第一步“寻找藻类”完成!

 宋河查看蓝图的下一步,这一步占了进度条的足足30%。

 【人造细胞器:向藻类体内植入恰当的人造细胞器,使其具备硝化细菌的特性,可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并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继而增强自身能量摄入】

 “好险!”宋河冷汗直冒。

 他扭头看向实验室角落,一台钢琴般巨大的仪器静静横卧,是细胞器一体机。

 这台机器死贵,售价达到恐怖的4000万,用了打折二手货依然价值2800万,此外每次开机的材料费至少一万,因此预留了300万的材料,狠狠将他的科研经费耗掉一大截!

 他曾考虑过不要这台机器,毕竟人造细胞器很小众,万一派不上用场便成了奢侈摆件。但犹豫过后还是咬牙要了。

 太险了!幸好要了,否则这一关直接过不去!

 宋河开工,挑出一批硅藻样本,分离出大概500克的量,倒入细胞器一体机中。

 再掀开超低温冰箱,在一片白森森的冷气中找出几瓶试剂,用颤抖的手倒入机器。

 为什么手抖?是冷吗?

 当然不是,是害怕!

 这几小瓶试剂比黄金还贵,一滴下去便是四位数,万一手一松摔碎在地板上,光是脑部一下画面都肉痛!

 有惊无险,试剂全部倒入机器,一滴也不剩。

 宋河按压一体机屏幕,开机!

 嗡嗡的响声中,仪器自检,分离刚刚倒入的藻类液体和试剂,隐隐能听见哗哗的水声,动静像有一个人躲在机器里尿尿。

 趁着仪器自检,宋河回忆人造细胞器的相关知识。

 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细胞器的科学家,是寻竹科技公司的郭昊天博士,高卢巴斯德超结构生物成像中心和深圳合成生物研究所也做了很大贡献,就此开启人类进行人造细胞器的时代。

 目前的技术还局限在无膜细胞器领域,即生物大分子聚集为液滴,产生液相分离,整个过程和油水分离很像。

 细胞器一体机便是这一技术的产物,这台机器可以精确合成人造细胞器,并试着注入到目标细胞中。

 眼下对宋河来说,难点有两个:

 第一,做出合适的细胞器,能进行硝化反应。

 宋河的想法是用先合成rna做原材料,确定能产生硝化反应后,再将rna折叠形成细胞器。这一步会很花时间,但结果好预测,相关论文他看过很多,照葫芦画瓢应该能做出来。

 第二,让藻类接受新细胞器,并一代代繁殖下去。

 这一步就完全未知了,细胞器一体机只负责把细胞器粗暴注入藻类,至于注入之后藻类是死是活,是鬼晓得天知道的事情!

 如同早期隆胸手术,反正硅胶粗暴垫进去了,今后会不会烂胸拒不负责!

 “滴滴!”仪器自检完成,亮起绿色小指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