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加辣椒 作品

第335章 白热化,米利坚参战(第2页)

 但是这玩意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容易着。

 随着为了应对飞艇的威胁,双方都研发出来了自己的大口径防空机枪。

 有了这些大口径机枪的问世,也算是勉强遏制住了飞艇的威胁。

 可是,飞艇的威胁不存在之后,双方的工程师又开始研发新的武器,能够让己方的士兵通过对方的战壕。

 于是,在约翰帝国军方的要求之下,约翰帝国工程师威廉·特里顿,从农用拖拉机得到启发,研制出了一种新式武器。

 这种武器拥有厚重的装甲,并配备了小口径火炮和重机枪。并且能够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前进。

 特里顿将这种武器命名为坦克。

 然后在1911年的索姆河战役之中,约翰帝国将这种武器投入到了战场,并且一连突破汉斯帝国2道防线。

 如果不是因为技术故障导致坦克趴窝,估计以约翰帝国的进攻劲头,还能再突破汉斯帝国两道防线。

 吃了大亏的汉斯帝国,也开始投入自己的研究力量,研发属于自己的坦克。

 看着来自欧洲那边的战报,林逸看了看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的帝国战车,脸上露出了不屑。

 现在帝国的战车已经装备30毫米倾斜装甲,配备了37毫米反坦克炮,同时最高时速已经达到了35公里。

 在这样的战车面前,欧洲那边所谓的坦克只是一个个铁罐头,一炮就能开罐。

 不过,随着这两场战役的爆发,双方的人力资源已经到了极限。

 其实现在,无论汉斯帝国还是约翰帝国,他们在物资方面还不是很缺,但是人力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缺口。

 如果再继续打下去,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代人的消亡。

 但是战争还不得不继续打下去,于是双方都在考虑拉新的盟友加入战争。

 于是,约翰帝国找上了米利坚,希望米利坚能够参与到战争中。

 而此时的米利坚,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还没有恢复过来,国内经济并不景气。

 于是,米利坚的总统威尔逊决定加入战争,并用战争来刺激国内的军工行业,进而带动整个米利坚的经济。

 于是,在1912年的2月份,米利坚向同盟国宣战。

 宣战后的第一周,大量的物资和第一批十万米军登陆约翰国本土,并开始在约翰帝国展开适应性训练。

 得知米利坚向自己宣战之后,汉斯帝国的威廉二世有一点慌。

 他很清楚在这个阶段,米利坚的加入是打破平衡的关键点,米利坚背后强大的工业实力,能够为约翰帝国提供海量的物资。

 而且,随着米利坚的加入,他觉得自己再不想想办法,那等待自己的,就只有失败。

 于是,威廉二世火速联系汉斯帝国驻大夏大使莱茵斯特,让他要求大夏履行条约,否则的话,汉斯帝国将会想办法把大夏拖下水。

 (这几章只是铺垫,所以对于欧洲战场只是大致的写一下,另外,再次说一下,因为剧情需要,一些战役和时间点并不符合历史,所以,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