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加辣椒 作品

第592章 汉斯人选盟友的眼光不行(第2页)

 至于说选盟友这件事,林逸觉得还需要慎重一下。

 有句话咋说来着,交友不慎,一辈子都耽误了。

 就像是汉斯帝国一样,在原来的时空汉斯帝国的强悍,大家心里都有数,连续两次发动世界大战,还都成功了。

 第一次如果不是高卢帝国的霞飞元帅挡住了马恩河的汉斯人,估计一战就会提前结束。

 而在二战的时候,更是一个月覆灭高卢,打的约翰帝国龟缩于英伦三岛。

 如果不是错误的决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汉斯人会取得胜利。

 而汉斯帝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都会出现决策性的失误,其实理性分析一下,主要还是汉斯人选择的盟友不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马恩河战役的关键时期,原本作为东线主力的奥匈帝国被罗刹帝国帝国按在地上锤。

 迫使汉斯帝国从西线抽调兵力,去支援东线,帮助奥匈帝国挡住防线,缓解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压力。

 从而导致,汉斯帝国西线兵力不足,被高卢人挡在了索姆河和马恩河。

 让一战从可控的短期战争,变成了不可控且持久的战争。

 后来因为资源不足,只能选择投降。

 再说二战,汉斯帝国同样因为是选择了意大利作为自己的盟友。

 在战争一开始的阶段,汉斯帝国以一国之力都打到了巴黎附近,可结果意大利觉得有便宜可占,也学着汉斯帝国偷袭高卢。

 结果就被高卢帝国南方守军打的抱头鼠窜,最后还是汉斯帝国出来给他收拾残局。

 结果汉斯帝国刚把高卢帝国收拾了,还在武力对约翰国施压呢,结果东线又出事了。

 至于说东线这边的战争,一方面是阿道夫觉得短时间内打不下约翰帝国,同时觉得时机一到,应该对布派共和国动手了。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盟友的原因。

 像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巴尔干半岛的盟友跟布派共和国可以说是天生拥有仇恨的。

 在西线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这些盟友们就在东线不停的制造摩擦。

 虽然每一次摩擦规模不大,事也没有闹大,但问题却实实在在的存在。

 最后也是因为汉斯帝国资源匮乏,阿道夫希望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

 所以,他才执行了巴巴罗萨计划,几百万大军来往东线。

 可又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盟友意大利又跑来求援,说北非快要丢了。

 阿道夫考虑到北非丢了,那么下一个要倒霉的就是意大利本土。

 而一旦意大利没了,那汉斯帝国就将被四面包围。

 所以阿道夫又不得不从东线调前去支援。

 这间接的导致汉斯帝国的失败。

 倘若汉斯帝国选盟友的水平能有他打仗一半厉害,他也不至于两场战争都没有打赢。

 想到这里,林逸颇有一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然后才看向还站在自己面前,神情带着有一些沮丧。

 “阿道夫先生,大夏不愿意帮助由兴登堡领导的汉斯帝国,但是对于由阿道夫先生率领的汉斯帝国,却有很大的兴趣进行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