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商议送礼(第2页)

 郑嬷嬷说:“不妨事,陛下中秋时候赏了一大堆东西,也有娘子用得着的,也有娘子暂时用不着的。这笔墨纸砚都是一样好几箱子,娘子赏人足够用的。”

 郑嬷嬷说着麻利地找出一箱砚台一箱纸,两个小太监帮着一起抬出来。打开箱子,刘嬷嬷不禁咋舌:“虽是统一的官制砚台,不比名砚,可也做得形态不一颜色各异,外头寻常人家能得这样一块,也足以珍藏了。笺纸花样也多。这样一来,就算赶时间仓促拿一块送人,在外人看来也是用心挑选的礼物,陛下想得竟这般周到。”

 “是啊,要不然这次送礼可尴尬了,得了东西不送相熟交好的人,显得有些孤高,送吧,太后可太过疼爱娘子了,半点不含糊,尽是贡品,”郑嬷嬷笑道,“说出去别人不觉得是为难,反倒该骂昭阳宫炫耀太后恩宠了。”

 “可不是嘛,我入宫这么久,头回见到珍珠宝石按箱赏的,还都是那样大的箱子,”刘嬷嬷感慨不已,“那三样上用宝石,我听着一匣还以为就是巴掌大一个小匣子,哪想到跟个小盆似的。等回来清点库房,你指着那个大红箱子说里头是杂彩宝石,我简直要晕过去。”

 “我也没想到那么大,所以才叫你来看新鲜,”郑嬷嬷又高兴又烦恼,“还有摆件玩器,居然直接按材质分箱报名,我一想到过后还得详细清点,头都大了。”

 刘嬷嬷也笑:“我估计齐尚宫应该很庆幸是这样计数的,不然什么摆件什么玩器什么条案,甚至还有帘子床帐挂画,一一把名字念完,恐怕三天后才能开席了。”

 两人笑一阵,郑嬷嬷又说:“等都送齐了,咱们慢慢核对记录吧。这个冬天可有活干了。”

 刘嬷嬷说:“也不用太害怕,箱子里不都附带清单嘛,咱们也就是数一遍。”

 两人依照印象里三位侍巾素日的偏好,取了鸡油黄、苔石绿、晚霞紫三方颜色不同的宝砚,又挑了不同花色的泥金笺纸,分开放在黄杨木大案桌上。

 刘嬷嬷说:“首饰挑什么样的好,你有章程没有?”

 郑嬷嬷说:“我看选亮眼的颜色款式,配一套最好。一来叫后宫也看看咱们娘子的财力,知道昭阳宫何等得宠,二来,几位侍巾娘子都是平常人家,能有个撑场面的首饰,除夕大宴的时候也少些烦恼。”

 刘嬷嬷说:“咱们娘子惦记着珊瑚手串红艳透亮,适合宋侍巾,我想着,这个能送么?”

 “不能,那珠子若是小点倒还罢了,现在这个大小只能她自己戴,”郑嬷嬷说,“娘子看中珊瑚无非是颜色好,宋侍巾白净圆润,戴大珊瑚珠子贵气又漂亮。玛瑙玉髓也有红色,库房多得是,咱们挑着大珠的给吧。”

 两人自锦仙殿又回到主殿侧边库房,细细翻拣一番,却不太如意。晴翠借着晋升当日大家都打扮漂亮点的由头,拿着红玛瑙给那一群爱美的小姑娘每人做了一套头面首饰,又串了项链和手串,齐整到戴上后连她们自己都觉得太招摇,主动提出典礼当日少戴些,免得惹人议论。

 折腾完这一圈,如今剩余的玛瑙珠子大小不一,用漏盘筛了几遍也不如意。郑嬷嬷说:“干脆开新箱吧,咱们数出数来登记上就是了。”

 太后赏的玛瑙珠有五箱,郑嬷嬷从乙等箱中取了十二粒,在珠碗中排了排,刘嬷嬷赞道:“真是漂亮。”说着拿了个丝线轱辘,将十二颗玛瑙串起来,收拢打结,小剪刀剪断丝线,就着手腕上比了比。

 郑嬷嬷又数出两份,锁箱记了一笔,刘嬷嬷一边串珠一边说:“想来太后赏的珍珠也是这么大的?”“有大也有小,毕竟缝缀衣服鞋子、串珠花镶首饰用的更多些,倒是南珠东珠多是镶头冠,现在其实用不太着,”郑嬷嬷开了乙等珍珠箱,“哟,这珍珠还没钻孔呢!”

 刘嬷嬷说:“既然没钻孔,咱们找人钻孔又费时间又浪费了这么好的珠子,我看就直接送,如何?”

 郑嬷嬷赞成:“我记得娘子有一整箱各样盒子,应该是在锦仙殿,待会儿回去找找。”

 刘嬷嬷串好玛瑙手串,郑嬷嬷数出三十六粒珍珠,二人又拣了三枚南红戒指,三对金丝缠花红玉髓手镯。至于钗环发梳等头面则着意做了区分,颜色款式各有不同,但都成一套,连丝带、压裙玉佩及玉佩坠着的穗子也都配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