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入宫请安日(第2页)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陛下缺能臣、贤臣。他为什么不撵老爷回家,就为什么要不拘一格用贤才,”陈昭容看着渤海夫人,“老爷又不是那只能靠祖辈恩封、女眷裙带提携的废物,他既是勋爵,偏又愿意科举入仕,所以先帝和陛下都偏爱他。老爷只要做好为人臣子该做的事,又与陛下有师徒之情,谁能动得了他?蔡国公有什么能力,值得你们亲近?你们越是和酒囊饭袋捆在一起,陛下越厌恶我们。”

 看渤海夫人仍不开窍,陈昭容只好下点猛药:“你们就算不管我的死活,难道我那哥哥弟弟们的前程也不管了?还想被陛下驳回几个侍卫名额?”

 事关子孙家族,渤海夫人只得说:“知道了,我回去就跟老爷说。”看陈昭容脸色缓和,又忙说:“可是娘娘,咱们不能总这么安静啊!我们在外头使劲,你也多去见见陛下,早日手里有个皇子,往后的日子也有靠。”

 陈昭容只觉血上脑门:“你们就那么不想过安静日子吗?使劲使劲,再使点劲我一条白绫吊死岂不痛快!”

 渤海夫人走得有点狼狈,陈嬷嬷端来一盏雪梨茶,温声劝道:“娘娘说了半天的话也累了,喝点甜汤润润嗓子。”

 陈昭容也不抬手去接,怔怔看着窗户,那细密的红纱春天时就褪色了,皇帝原答应了给她换成玻璃,又精致又亮堂,然而清冷的月光遇见了盛夏的暖阳,眼里只有那一片明亮的翠色,哪里还记得陈旧窗纱呢?

 “春香满华堂,春燕筑巢忙。

 花开得晴暖,花落夏日凉。

 只盼征途短,未觉秋夜长。

 料是无情月,不照离人窗。”

 陈昭容轻声慢吐,末了悠悠一叹。

 昭阳宫里,闻听秦嬷嬷老家来人,正在朔曙门外候着,晴翠忙说:“嬷嬷既有家人来看,今天放你假,去和亲人聚聚吧。”

 秦嬷嬷摇摇头,略带苦笑:“不是家人,是老家那里统一托付的人来了,把钱给他就行。”一时又有小太监来传话:“竹香姐姐,菊香姐姐,你们老家的人也拿着引信到了。陆管事说不用姐姐们辛苦,待会儿他也要去朔曙门,一并给嬷嬷姐姐们带过去就是了。”

 竹香等人道了谢,来向晴翠暂时告假一刻钟。

 晴翠诧异道:“难道你们的家人都来要钱了?”

 郑嬷嬷说:“这是老规矩了,一到年底,老少宫女太监都这样。家人或者托人来,或者自己来,我们就在朔曙门那里把钱交给来人,养活家小。”

 晴翠劝道:“嬷嬷,你们别怪我多话,你家里人再好,你那些兄弟未必拿你当一家人。你不进宫,嫁到别人家,受了委屈他们不管你。你进了宫,无儿无女一辈子,他们更不会考虑你的将来。你们还是多给自己攒点钱最好。”

 三个嬷嬷都说:“确如娘子所说,只是总不好直接就不管了。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借口日子不好过,少给一点。毕竟孝字当头,谁也担不起这样的罪啊!”

 晴翠便问道:“我先前听宋静怡说古代的事,里头就总有些大孝子,这几日认字读书,更是听了一耳朵的忠孝节义,这个孝字这么厉害?他们一开口,你们就得给钱?就不问对错是非了吗?”

 郑嬷嬷点头道:“不问是非对错,只看那是不是你爹娘,只看你是不是他们的儿女子孙,就这么压人。”

 刘嬷嬷说:“昔年宫里有个小太监,他爹好酒嗜赌,欠了钱还不上,就把这小儿子卖给了老太监,阉了带进宫。小太监吃了好些苦,后来靠着勤恳做事得了先帝青眼,提拔到身边做了个小管事。这时候他爹听说他发达了,便托人来找他要钱。小太监很是悲愤,就说:‘当年你不管我,还卖了我,如今我苦熬出来了倒要给你们钱吗?怎么不记得卖掉我的事?’因此不理。这话叫先帝知道了,以他不孝而废去职位,又命他赡养父亲。”

 晴翠闻言怔愣半晌方问道:“那今上也会这样看重孝道吗?”

 郑嬷嬷说:“古往今来,没有人君不倡导孝道的,忠孝忠孝,清明朝堂,岂有任用不孝之人的道理?娘子想想陛下封赏的旨意,是不是以娘子救驾,使他能继续在太后膝下尽孝做依据?何况陛下已命人将此事迹写作话本戏曲,要往普天下宣扬娘子贤孝呢!”

 嬷嬷们各自拿了钱交给陆仁嘉,由他带去朔曙门便罢。

 晴翠还没来得及替嬷嬷想个长远办法,次日来了个小宫女,禀报道:“奴婢是朔曙门的,那边来了一对男女,自称是才人娘子的父母,要见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