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错愕(第2页)

 “是,瑶华宫现都空着,陶然居南向,宽阔敞亮,又有地龙,是个好住处,就是,是正殿。”

 凌清辉欣然道:“梅香是才人娘子身边的人,理应住得好点,就赐陶然居做寝殿了。”

 且说晴翠派梅香去送粥给凌清辉尝鲜,到深夜也没见人回来,急慌慌到处打发人去问,末了听说梅香被皇帝留下了,晴翠也闹不明白这个“留下了”是什么意思,胡思乱想半晚上,直到初二早上梅香过来磕头,才确认宫里多了个梅采女,不由得怔愣。

 嬷嬷宫女们也都错愕,互相看看,谁也不敢多说什么,她们在宫里时日都不短了,没亲历过也听说过,唯恐此刻哪句话说得不对惹来主子大怒。

 晴翠自然是难过的,打发梅香回房休息,自己坐在窗边眼泪汪汪想着,你一个月没来找我玩了,宫里妃嫔多,你挨个看看我也不抱怨,也不过去叫你不自在,但派个宫女给你送点吃的,你不来就罢了,怎么还把我宫女留下了呢?

 秦嬷嬷看晴翠早饭都少吃了一碗,便知道不好,一上午都陪她说话,又骂梅香:“肯定是那小丫头不好!”晴翠蔫蔫的:“也不能赖梅香,他要不愿意,梅香还能强暴他不成?唉,其实我也不应该这样,对吧?宫女本来也是后宫一员,这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没道理只能来看我,就不兴去看别人。”

 秦嬷嬷更心疼了:“说到底还是他不好。”至于究竟是他还是她,秦嬷嬷含糊着没明说。

 下午颜和志来上课,晴翠读了没一会儿就蔫了,颜和志便不催她,将练字的毛笔刷洗干净挂好,又将墨块收入盒中,写了字的纸吹干叠起来,用镇纸压住。

 晴翠趴在桌子上,拨弄着小屏风,那屏风是木头做的,左右转一转仿佛走马灯,上下翻滚则是两幅青绿山水画,正是前些日子得的赏。

 晴翠玩着玩着眼泪又掉下来了,她一直觉得,对别人好别人就会记得自己的好,她曾经很努力地帮村里人干活,希望他们别再那么对她,希望他们将自己和那家人分开看,可越是讨好村里人,村里人越是欺负她,白白使唤后还要嘲笑她,晴翠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对凌清辉好,凌清辉却这样做。

 但她似乎也不应该有怨言?毕竟起初入宫也只是想干点活有饭吃,现在凌清辉给她钱给她地给她这么多东西,还有师傅教书认字,自己也没什么能回报他的,送他一碗粥,羊肉还是他给的,梅香一不是自己带进宫的二不是自己花钱买的,本来就是皇帝的宫女,那皇帝怎么对待他的侍女,自己也管不着,是这个道理吧?

 晴翠胡乱掀着桌上的书和字纸,颜师傅怕她学腻了,《论语》《诗经》《战国策》换着来,专挑难度低又有趣的故事讲,再让她练习抄写,晴翠看着自己抄写的《关雎》一节出神:“颜师傅,你说我现在这样不高兴,是不是不对啊?毕竟后妃之德就在于不吃醋,要贤德大度,为君王举荐新人。”

 颜和志温声开解:“娘子说这个,我倒想起前些年发生的一件事,陈兰庭看中了一个美貌的侍女,想纳为妾室,又不好意思开口,就天天在渤海夫人面前颂念《关雎》《螽斯》这几篇,没人搭茬他就拉着小儿子大讲后妃之德。渤海夫人说:‘你父子讲得热闹,可这《诗经》不知道是谁写的?’陈兰庭说:‘是周公。’渤海夫人便说:‘周公是男子,所以有这种话,若让周夫人写诗,想必就没有这些臭屁了!’”

 晴翠扑哧一乐。

 颜和志说:“陈兰庭与夫人就此开始大论辩,陈公说‘妇人之德在于不妒’,陈姥便对‘公于朝堂贤德乎?见寒门小儿宽宏乎?我主纳爱贤才,公无妒谤乎?’陈公说‘乾坤阴阳,自有分别,此乃天理,毋得以雌问雄!’陈姥即对‘公可敬奉妙龄女子若干,以娱家严,家慈有召,公即答复前言,以证天理。’最后陈兰庭到底没能纳妾。可见道理说得再漂亮,人的情感却骗不了自己,难道陈兰庭自己就不生嫉妒之心吗?娘子失落,实是人之常情,只是人生在世,不称意者十之八九,幸宜自爱,勿损华年。”

 “颜师傅,你真厉害,我和你才认识几天啊,你说得这么文绉绉又绕弯子的话,我居然听懂了!”

 颜和志一笑:“是娘子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