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晴卿(第2页)

 晴翠小声说:“我听说陛下用的都是贡品,可稀罕了。”

 凌清辉安抚她:“是凡朕御用,就叫贡品,但不是因为它本身多珍贵。譬如这桂圆,难道那些大臣就买不到这样品质?这就是葡萄坊的‘南北通’供应的嘛!但宫里赏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稀罕的是这一道赏赐,而不是几碟子干果自己弄不来。”

 晴翠缓缓点头:“我说呢,先前王明办差回来,我看他热得头上冒汗,就指了一碗新送来的雪梨茶说给他吃,把他给乐得,夏安那小子还闹着自己也要。我就纳闷,他们家到底清廉还是苛待孩子,怎么吃一碗冷饮还能炫耀一天,原来是这样。”

 喝了口茶,晴翠看看自己手里的,杯子,又瞧瞧茶桌上还有五个不同颜色的茶杯:“这个和方才碎了的是不是一套啊?我看不像一般的瓷器。”

 凌清辉笑道:“是一套。这颜色你喜欢是不是?”看晴翠点头,凌清辉便说:“周瑞祥,把今天送来那一套拿给你娘子。”

 周瑞祥颠颠跑去捧了来:“才人娘子,这茶杯,今年可总共就凑出来这一套,刚送来,还没入库呢,陛下就赏给您了,可知陛下心里多记挂您呢!”

 晴翠倒抽一口气:“陛下,你手里不会总共就两套吧?刚刚还被我打了一个?”

 凌清辉剥着桂圆,满不在乎地说:“再让他们接着烧嘛!别把这点小事看得那么大。”

 晴翠说:“那这杯子肯定有个名堂。我打碎的那个叫什么?我在太后那里也看到过这个颜色的瓷器,不过是吃燕窝的。”

 “雨过天青,凡是那个颜色的瓷器都叫这个名。”

 晴翠看看手里这只杯子,水波一样的白色里透出荔枝皮色,煞是好看:“它叫什么?”

 “取的名拗口,叫什么白透红荔,其实一般就叫荔枝了。”

 “这只呢?”

 晴翠指着的那只杯子,底色近乎月白,又覆一层轻纱般的白釉。凌清辉说:“唤作‘云破月出’,乃是描摹夜月景色。”

 紧邻着的叫“海日初升”,冰透蓝色里隐约流淌金色,恰如清晨太阳自海面升起的景象。还有一只自浓重墨绿色渐变至淡青色,名为“寒山翠烟”,余下两只,一只雪青打底,晕染大片金色,为“日照金山”,另一只通身都是浓郁如梅子一般的紫色,叫“塞上胭脂”。

 晴翠兴冲冲找来纸笔,写下这些名字,又问他:“我字写对了吗?”

 凌清辉便将错的勾出来,在旁边写下对的字,又给她解释字义。

 晴翠说:“我原先不识字,很多意蕴不能感知,跟着颜师傅学了这阵子,才知道为什么幼容姐姐和静怡她们那么爱读诗书。你看这‘云破月出’四个字,云在天上好好的,怎么会破呢?但月亮出来了,弯弯的跟个银钩子一样,就挑破了云朵。明明是个安静月夜,被这四个字说得热闹非凡,好像天幕都动起来了。”

 凌清辉赞道:“晴卿大才,都会鉴赏了!”

 晴翠脸红红的:“什么叫晴卿?你又花言巧语说我什么呢?”

 凌清辉提笔写了个“卿”字:“古有三公九卿,卿即朝堂上重要大臣,例如少府卿。后来便发展成君呼臣以爱卿,以示恩宠亲近。除此之外,平辈相熟之人或者夫妻之间也可以卿相称。”又在“卿”字上头添了个“晴”字:“卿可以单独用,也可以添上名中一个字指向特定的人,譬如晴卿。”

 晴翠脸上火烧火燎的:“秃贼,休要逞口舌之利!”

 凌清辉乐不可支,又逗她:“爱卿,朕青丝浓密,光可鉴人,朝夕可见,并非秃贼。”

 晴翠随手抓了一块点心塞进凌清辉嘴里:“陛下快吃饭吧,你看菜都凉了。”

 凌清辉倒想接受她的好意,然而实在受不了这酸苦味,“呸呸”两口,又拿茶漱了半晌:“周瑞祥,以后除了大宴,朕出现的地方不要摆只能看不能吃的东西!”

 晴翠诧异道:“这也是看菜?”

 凌清辉苦着脸点点头。

 “放茶水的桌子,你摆变了味的东西干什么啊?”晴翠又仔细打量了一下桌子,“是茶水桌吧?”

 “是茶水桌。我吃的热点心不放这个桌上,直接送来我面前。”

 晴翠纳闷:“那你摆这个干什么?”

 “这么大的桌子,就放一套茶杯,好看吗?”

 “哦,就为了好看呀?”晴翠鄙视地看着他,“可摆这么多也不好看啊!又杂又乱,还不如就摆这一套茶具呢!”

 凌清辉眼含热泪:“你说得对,我以后再也不这么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