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布衣老祖母(第2页)

 徐昭华沉默半晌,才轻轻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晴娘子,谢谢你。”

 温婉和李宝林走在另一条路上,也在谈论这事,只是两人都无甚头绪,李宝林轻哼一声:“倒是才人娘子好运道,想来她与圣上那么亲密,恐怕早就知道内情了,今日装着不认识,在太夫人面前极力表现,又叫她投机取巧讨好了太后!”

 温婉这次却没跟着应和,出了一会儿神才说:“她是她姥姥养大的,民间老寡妇能过什么好日子?想来也是形容枯槁,长得跟个鬼似的。她大概是想她姥姥了吧。”

 回到清都紫府,晴翠便去找凌清辉,跟他说了今日拜见太后的事:“那是你亲姥姥?”

 凌清辉点了点头:“太后病中很是思念母亲,我说行宫规矩宽松些,见一面也无妨。”

 晴翠问道:“陛下这话说得有点奇怪,难道贵为太后生母,还不能进宫来吗?”

 凌清辉长叹一口气,也不批改奏章了:“这事说来还是个陈腐老规矩惹的祸,当初嫡庶规矩严,我娘被封为太子妃后,按例要封赏父母。其实那时老国公已经有国公名号了,母后的嫡母也早是正经的国公夫人。只因孩子要认嫡母为母,所以哪怕浪费了夫人名号,也没有封赏生母。”

 晴翠说:“只一个嫡庶,差别就这么大?”

 “就这么大,平时养育可以不分嫡庶,但封赏最不容混淆,譬如庶子是和嫡子一样的读书,虽然爵位承袭无份,却可以走科举入朝为官。然而庶子挣来的诰命只能给嫡母,不能给生母,”凌清辉说,“若柳依蝉没死,轮不到我娘参选。柳值一个庶子,只因家里嫡子都死绝了,又有这么个皇后姐姐,国公府竟叫他继承了。恨得老嫡母咬牙切齿,凡一应节日朝拜,从不入宫。”

 晴翠诧异道:“啊?老国公夫人还活着呢?”

 “活着,还挺强健,但儿女都没了,又能如何呢?庶子尽得家产。我娘入宫做了太子妃,又生了我们仨,如今做太后最是享福,”凌清辉说着又不太高兴,“我姥姥在国公府过得也不算太好,我娘入宫后,所有封赏只能给父亲和嫡母,没她的份。直到朕登基,和大臣们闹了一场,才为姥姥加了夫人称呼,却也没有明确的品级,更没有具体封号名字,只是含糊着叫个夫人而已。”

 晴翠说:“也就是说,朝廷就没有这个封赏生母的规矩?”

 凌清辉摇头:“没有。嫡母才是母,你看那些不是中宫所出的孩子,也一样要喊她母后,生母只能是母妃。妃嫔生的孩子不能自己养,只能送到延年殿统一由保姆奶娘养着,皇后生的就可以养在自己身边。如果皇后仁爱一些,也可以把庶子女养在自己宫里,这个对孩子也好,中宫亲自抚育,是个长脸面的事。”

 晴翠若有所思:“怪不得太后那么疼爱衡阳王。”

 “也有这个缘故。不过惠太妃很受宠,先帝怜惜她,借口衡阳王体弱,没有适合搬家的日子,一直拖着没迁宫。到他五岁入学读书了,先帝又说衡阳王和我只差两岁,都养在中宫也好作伴。太后和惠太妃关系很好,常借口宫务繁忙,把我们俩一并送到惠太妃宫里,托她照看。”

 “这么说来,宫里宫外的,其实都只能看运气。正室夫人好,大家日子就过得好些。”

 “也可以这么说吧。毕竟礼法如此。”凌清辉不知想起了什么,又有些忧愁。

 殿中一时很安静。

 晴翠托着腮想了半天:“嫡母自然要尊敬,可我觉得,终究是生母生了这孩子,鬼门关是生母去走的,不是嫡母。礼法上咱们该尊敬嫡母,可人伦情感也不能违背呀!孩子一天天长大,看着自己母亲,岂有不心疼的呢?不让亲近生母,有违天性,也违孝道。就比如陛下,若不是孝敬太后,想必也不会为此和大臣们闹一场。再比如那礼部尚书,我就不在乎他是嫡出庶出,亲娘在家里得不得丈夫宠爱,因为他家好不好,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凌清辉眼前一亮:“常鹤还真是庶出的!他娘在家因为这个出息儿子,反受正室夫人的气,他爹宠爱的嫡子早早继承了爵位,他是没办法才科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