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夏安进山(第2页)

 大哥又摸出个小纸包来,叮嘱夏安:“马上要称药了,你们可不要吹气打喷嚏,这份量人家卡得精准着呢!老四,你上秤。”

 老四显然会称量,很利索地用药勺舀了一平勺,抖进秤盘,称量好了便出来院子,将药粉兑在水桶里。

 夏安已看完了竹屋布置,便跟出来顺口闲聊:“大哥贵姓?”

 大哥干活也不耽误聊天:“姓晋。”

 “这几位大哥呢?”

 晋大哥将晾晒好的竹筒穿在绳子上丢入水桶:“我们是一家人。”

 “原来是兄弟同心做事。哥哥们一直是伐竹谋生吗?祖辈就在六里山?挣的钱够生活吗?”

 “我们原是木匠,后来就来了这里住着,砍点竹子做木工卖,那些小摆件贵人们都喜欢,倒比做大家具赚得多,我们就改了行了。去年勤师傅来买竹器,顺便给我们安排了这个活。因赚得多,我们如今连竹器也不做了,专烧紫竹。”这大哥倒是个爽利人,卸下了防备,说的话也多了起来。

 夏安又问:“你们原本是哪里的?一路来山里可不容易,舍得爹娘祖业?”

 晋大哥笑笑:“家丑,家丑,兄弟就别问了。”

 “好好好,我多嘴了,”夏安很乖觉,又问,“这药粉也是勤师傅给的吗?”

 “是,药粉按比例兑水,浸泡竹子,再用火烤。重复三次,才算完成。”

 “这是什么道理?”

 “据勤师傅说,是增加竹子香气的。”

 “确实香,我方才要焖饭也是闻着这竹子香得不得了,”夏安顺口吩咐,“四叔,你回去拿钱,咱们多买两节竹子,带回去焖个烧肉饭吃。”

 “可不行!”晋大哥惊道,“兄弟,你闻不见这药水多么刺鼻?它香是香,可有毒啊!”

 夏安一脸震惊:“有毒?”

 “是啊,不然怎么要注意用量呢?勤师傅再三叮嘱,绝对不能用错份量,就是因为有毒。”

 “有毒为什么还要用?”

 “都跟你说了,是增香用的,这么傻呢?”晋大哥不耐烦道,“这竹子拿回去摆着,药水会慢慢反渗出来,香气久久不散。听说京里贵人们爱拿这个放在庭院,微风一吹满院子香气,杀蚊虫很好用。”

 夏安又追问道:“那这个东西有毒,闻了是不是会伤害身体?”

 老四也抬头笑道:“小兄弟八成是读书的,呆。这就像你们那墨汁子、熏香,你要吃那肯定不行,你拿着用还有什么毒?”

 夏安忙说:“多谢大哥指点。那我也买点回家驱蚊。”

 晋大哥呵呵笑:“勤师傅每次给的药份量有限,要得又急,我们兄弟干活也挺辛苦。小兄弟,你看能不能多给点钱?”

 夏安笑道:“我懂,我懂。方才我拿了十个竹筒,这就是十两银子,我再拿二十个,按理总共三十两。我给你三十五两,你看行不行?”

 “痛快。你拿去吧。”

 夏安一副傻少爷模样,欢天喜地带着三十个竹筒下了山,跳上马车就开始吩咐:“四叔,出了小路拐上大路咱们就放开了跑。这竹筒我带两个进宫,你带几个去洪福街找海诗诚海三哥,他管着康乐医馆,先赶紧查查这药对孕妇和胎儿有什么效用。”

 四叔答应一声,直到上了大路,安全了才说:“少爷,你别急,出来的时候我摸走了他们一包药,我直接拿着竹筒子和药一起去,保管查得快。”

 夏安惊道:“你什么时候摸走的?”

 “就是大家出来的时候。”

 夏安连忙掀开帘子看看六里山:“可别叫人追上了。”

 四叔自信满满:“不会的。我拿走他们的,还补了一个糊弄的,他们瞧不出药少了。”

 夏安万分佩服:“你怎么想得到提前预备这个?”

 “嗨,你回来一说我就琢磨着,恐怕那竹筒子加了药。药房有一种鲜竹沥,就是把竹子烤出汁水来,那竹筒饭一热,出点汁水也不难吧?下个药多容易。所以我找药房要了点没色没味的白药粉,就用那普通小黄纸包着,趁你们一堆人挤挤挨挨,我就使了个调包计。”

 “四叔,你真是太厉害了!”

 四叔很是得意:“那是自然,你四叔可比他们那个老四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