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农场人员名单

 刘老婆子对姜青月鸡蛋里挑骨头,不过姜青月也不是省油的灯。 

 让她做饭她就做,不过她从小在京市娇生惯养长大,米放多了或者放少了,半生不熟或者煮焦了不能怪她吧; 

 给她立规矩,她也乖乖听着,稀饭太烫摔坏了碗或者砸到婆婆头不能怪她吧,她只是不习惯伺候人,手有些滑。 

 婆媳俩的日子用一句鸡飞狗跳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陶大柱家则是安静如鸡,继出了陶云贵这个劳改犯之后又出了陶大柱这个杀人犯。 

 现在别人宁愿绕远路也不从他们家经过,有些经过了还要朝他们家吐口水。 

 陶大柱的大儿媳妇儿带着孙子回了娘家,其他人非上工时间都瑟缩在家里不敢出门。 

 连自留地都是趁着没人了才去整理的,也幸好他们家的自留地里别人家的比较远。 

 现在不止李家人恨陶大柱一家,连陶家的人都对他们退避三舍。 

 陶家人早就不记得陶大柱当村长时给他们的便利,只记得陶大柱一家连累了他们,害得村里村外的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对他们指指点点。 

 一言不合,别人就开始阴阳怪气,“快别跟他们吵了,人家可是陶家的,小心人家一个不顺心就把你们嘎了。” 

 村长人选还没定下来出来,崔莹莹先到了。 

 “姜青黎,姜青黎在吗?出来一下。” 

 崔莹莹声音中透着兴奋,姜青黎心里一喜,把入职表踹进口袋上。 

 “崔莹莹,你来了。” 

 崔莹莹戏谑,“你们大队最近可真热闹。”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河湾大队最近接连发生的两件大事儿整个公社都传遍了。 

 姜青黎耸耸肩,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法辩解。 

 “情况怎么样?” 

 崔莹莹兴奋地拿出一张纸塞给她,“幸不辱命,我爸说过两天出发,估计一个星期后能抵达。” 

 姜青黎连忙展开,只见“1975年新星农场人员名单”几个大字跃然纸上。 

 她急切地看了起来,终于在名单的最后看到了原主父母、哥哥以及侄子侄女的名字,悬在半空心终于放下了一半。 

 新星农场在合美县也属于临江公社,和姜青黎所在合山县比邻。 

 这几天她已经打探清楚了,从大湾村去新星农场开拖拉机走小路只要一天时间,如果去公社搭车再转车得花一天半时间。 

 崔莹莹已经从她爸那里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她同情地看着姜青黎,被亲人背刺的估计会成为他们这辈子最无法忘怀的痛。 

 她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姜青黎,这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姜青黎笑着将名单收起来,掏出入职表递给她,“谢谢,祝你以后前程似锦。” 

 崔莹莹千言万语到了嘴边,成了一句干巴巴的,“谢谢,你看开些,至少人还在。” 

 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家至少全须全尾,而且离得近也方便以后照料。 

 如果不是她爸爸从中操作,姜青黎的爸妈就被她那个狠心的前大嫂找人弄到大西北去了,这里虽然也偏僻落后,但是庄稼一年两熟,总不会饿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