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2页)

 僧录司录事张连奉召而来。

 此人面容清瘦,步履沉稳,须发微白,倒是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气质。

 “老臣张连,参见陛下。”

 张连躬身拜道。

 朱元璋点头:“平身吧,咱也有段时间没见着你了。”

 “承蒙陛下记挂,老臣感激涕零。”张连恭敬道。

 “咱找你来问你事的,闲话咱下了朝再说。”朱元璋笑了笑。

 张连点头,从自己袖子里拿出一本册子:“从洪武元年记录在册的僧人算起,洪武二年到三年的增长是最多,一年内增长了一万七千三百人。”

 “其次就是洪武四年到五年,增长了一千两千七百二十五人……。”

 朱元璋的脸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了下去。

 等到张连禀报完之后,朱元璋哼了一声,道:“太平盛世, 不好好的种地养家,跑去出家当和尚!”

 朱元璋眼神扫过众人:“如今多好的世道啊。”

 “比咱们当初造反那个世道好了多少?”

 他说这话,其实就是心里的不痛快,现如今大明一统天下,按理来说本应就是太平盛世。

 可还是有那么多人去当和尚。

 朱元璋的心理其实是统治者的牧民心理,这个牧民,是放牧的意思。

 在朱元璋看来,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种地,养家,生孩子。

 而不该有其他的心思。

 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明都是以农耕为基础的国家。

 刘伯温行礼,道:“老臣认为,百姓出家之事不该强行控制,当是引导为主。”

 “其次佛教之中主张不杀生,不嗔怒。百姓信佛,民间杀戮之风锐减,倒也有利于朝廷管理。”

 读书人一向擅长怀柔政策,在很多决策上,比不上当政者的果决的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