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第2页)

 可如今……,晋王这番话却让永华有些不解了。

 “公主觉得不可思议?”

 永华轻笑:“只是惊讶。”

 朱棡向永华讲了一个自己和吴伯宗之间的策论。

 ……

 吴伯宗曾问朱棡:“何为天理,何为人欲?为何要灭欲?人之本性为何物?从而来的欲?”

 这个问题的来源是两人在论朱熹学说之时衍生出来的问题。

 ‘存天理灭人欲’

 这是世人为朱程理学所整理出来的六字。

 之时这六字时常为人所不解跟疑惑,难道是要人人都去当清心寡欲的和尚?亦或者是人人都要坐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还是说,在万贯财物面前佁然不动,保持本心?

 试问,多少人能够做到?

 这也是后世所诟病朱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朱熹尚且三妻四妾,如何叫天下后人灭人欲?

 在明朝,理学书籍作为学子最容易获得的书本,自然而然的在明初掀起了一阵理学热潮,从而影响大明二百十七十六年国祚。

 到了后期,‘灭人欲’三字被扭曲的不成人样,形成了病态的社会现象,衍生出一大堆伪君子。

 而再回过头来,这六个字,真的是这个道理吗?

 朱棡回答:“宋史曾记载朱熹一篇谏言: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倾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而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蔽;果人欲也,则敬而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朱熹希望皇帝在出现某些念头的瞬间再三思量,谨慎对待这念头到底是天理还是人欲,若是天理则加以补充,让这道天理不收到一点蒙蔽阻塞,而要是人欲,则马上克制这个念头,不让这个念头继续存于脑中。”

 “可见,朱熹这句话的重点还是在于自心的审判,便是自我判断对错。那么也不难看出,天理人欲,皆在一念之差!”

 “再看朱子语类,会发现朱熹对人欲早已做出了解释。”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答: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一个吃饭、娶妻、生子皆为天理,这是天道所允许的事情,但要在此基础上要求饭菜多样美味,家中三妻四妾,孩子各个出色优秀,便是人欲!”

 所以朱程理学其实本质上并无什么太大的弊端。

 有弊端的是人。

 是贪婪、好色、易怒等等愚笨之人分不起何为天理;何为人欲,将人欲归结在天理的头上所行世间丑恶之事。

 而朱棡不推崇朱程,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朱程太容易被人误解,被人利用。

 ps:作者并不是很深刻的了解朱程,只是借着一些资料胡编乱造,古人学问皆为中华文化,小说只是戏说,不可看魔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