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不过到目前为止,七国各地早没有这种耕作模式, 土地早就可以私人买卖了,按照土地去给周天子履行义务,更是无稽之谈。

 儒家学堂里,学子们也在为此互相讨论。

 “按照这种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说法,井田制就是和分封制匹配的制度,分封制进行不下去了,根本原因是因为井田制被破坏了。”

 “所以礼崩乐坏的本质,是生产力又发生变化了,井田制也不再适合了?”

 “难道法家的变法,就是让新的制度重新适应新的生产力吗?”

 从没站在这种角度想问题的法家:抄了!

 奋笔疾书的李斯和师弟张仓聚在一起,两个人默契的不提韩非,念出了另一个名字:管仲。

 【“由于当时劳动工具简单,生产力低下,种田是由几家几户在一起共同劳动的。

 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开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劳动形式。

 于是便产生了公私有别,对私田用心经营、精耕细作,对公田则应付了事,出现了‘公田不治’的景象。

 以齐桓公和管仲开始,拉开了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

 小小说完,电脑上输入管仲改革几个关键字,就出来他关于土地,最为关键的两条改革措施,有文言文,还有现代翻译。】

 李斯喝了口水,“私与公的选择,人性如此。”

 张苍有不同意见:“井田制早就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均地分力:管仲将公田也分配给农民耕种,变集体劳作为分散的一家一户式的个体经营。

 与之分货:就是按照土地质量测定粮食产量,然后按比例将一部分收成交给国家,其余部分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