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第2页)

 而知道造反,但没人总结过数字和时间的人也是听得一愣一愣,没想到有着那么多文道名人的宋,内部矛盾也大到如此地步。

 起义这两个字听得皇帝和官员们很憋屈,主播,那是造反!

 但是想想她是生活在新世界的人,他们后人都是这么称呼甚至歌颂造反的人,纠结的大家也只能咽下去,不是很想在主播这里找没趣的存在感。

 自己消化情绪后,皇帝们都在思考,北宋不是文治昌盛、经济繁荣、儒家学说占据主导地位,外部矛盾最大的吗?

 到底是怎么做到在这么多形容词下,让底下百姓过不去到平均一年造反一次以上的,他们三冗耗费的钱,多到这种地步,这也的确是需要变法了。

 李顺起义在讲赵光义的时候也有提到过,赵匡胤记得清清楚楚,也因此他最近调整了对川策略。

 但是一百六十年就两百多次起义,饶是他也眼前再次一黑,搞不懂赵光义和后人们都是怎么治国的。

 对外没用他可以理解,但是对内……文治昌盛,你们就把大宋治成这样吗!

 他现在算是知道,为什么主播之前说赵光义那个水平,都能是大宋皇帝里能力仅排在他之下的第二了。

 他这都是什么子孙后代啊!

 心虚的赵煦仔细看着上面的一堆起义,除了李顺是太宗时候的事,其他那都是他不知道的,也就是说都是离他最近的,让他突然心慌。

 北宋也没有多少年了,联想到赵佶那个死人手下的各种奸臣和花石纲在内各种搜刮方式,他已经不用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