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对夏鱼来说,喜欢她就会耐心地等。

 她的回应如水一样淡,时时微笑,天天沉静,有时会洗两个碗,或者在画画的时候容忍他站在一旁。

 是了,一副笨拙地学着想看清自己心扉的样子。

 连点个菜都要动动脑筋,知道夏鱼在爬粤菜地图,因此要吃叉烧……

 这件小事够夏鱼开心许久,把调皮机灵和精怪以及爱无能加在总裁姐姐那份成熟上时,就变成了这样一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样子。

 自己在屋里琢磨着用鱼露增添了大海鲜味的卤菜,看着配件在汤锅里翻滚,自己静静搅动着汤水,心里想的却是那叉烧。

 他在江海市买叉烧吃过,猪皮金黄酥香,猪肉细腻又软嫩,肉的浓郁香气拌在蜜汁和甜酱里,脂肪的焦香与蜜甜共舞。

 好吃是好吃,不过夏鱼觉得好像差一点意思,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而且烤得可能不太正宗,有点腻。

 江海市虽然是四方美食汇聚之地,但这边毕竟也有自己的风土人情,因此口味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改变。

 就像最早同事聚餐时,夏鱼做的那一盆鲜烧牛肉。

 若是按照杨师傅菜谱上的搞法来,鲜椒的香味配合牛肉和鲜姜,那层次确实更上一层楼,但同时也就会失去很多受众。

 反倒夏鱼凭着自己的理解改过的版本让大家把一盆牛肉连汤带材料全干干光了。

 这边也算是风调雨顺,生活富足,文化上就和淮扬菜的文化内涵更近。

 因此在江海市这边,夏鱼很快把淮扬菜中的关键点收入囊中。

 至于川湘菜系,毕竟小婷造诣也不低就是了。

 杨师傅自诩略懂,其实也是颇有研究,但杨师傅和小婷的风格就是不一样。

 哪怕同一个菜,除了最关键的步骤大致差不多以外,其他方面,他们则各有千秋。

 倒也不是说菜里的味道只有千分之几的差别被夏鱼品出来了。

 而是这种差别比较明显,大部分人都能吃出来,但也只是风格上的,是在保证食材最佳口感基础上做的其他发挥,反过来又影响了食材的口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一样的水土就是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文化造就的就是不一样的口味和习惯。

 美食是一个大世界。

 连酱醋料酒都是东南西北各不相同,更别说成菜。

 夏鱼拿了个小板凳,坐在自家厨房里安安静静打理面前成堆的翠绿空心菜。

 另一边是一盆白嫩嫩的新鲜鸡爪。

 今晚小黑板又可以换菜单了——腐乳炒空心菜、豉汁蒸凤爪。

 脑海里时不时地又会想起大学这四年里应付考试背过的书。

 中文专业很好,但学中文很不好找工作,因为找工作这件事横亘在每个人的面前,因此就搞不清楚学习的意义……

 于是考试就成了一种应付。

 此时灵光一现,又有了触类旁通的感觉,原来学中文和当厨子,不但不冲突,反而相得益彰。

 还是爸爸说得对,多学点就触类旁通了。

 ……

 下午开车到地方。

 远远看见罗老师和黄月靠在三轮车边上有说有笑。

 夏鱼把车停好,三人合力,很快把摊子摆好。

 摊子变大了,东西也多,黑科技不能随便用,于是夏鱼就给车子加了一个顶部行李架,遮阳棚每天就收在顶架上,摆摊的时候再装上。

 夏鱼说,“刚刚看你们有说有笑的,在聊什么呢?”

 “哦,我问罗老师考研的事情呢。”

 “怎么?才大一就准备要考了?”

 黄月捋了一下头发,“就是问了一下,不考,还真是谢谢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