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关系亲密了不少(第2页)

 朱蕾是个善意借力打力的人,依靠强大的靠山来压制企业,尽管别人怕她,但却不一定服她。

 她看到黄北这边动检所和屠宰场,屠宰场和屠宰户之间的融洽,倒也有些触动,给姜雪表示回去后立刻着手安排驻点的事宜。

 苏振云下午也没事,陪着两个女人聊了一下午,徐凤仪因为事情多,只在转场区和车间的时候陪着,后半段的聊天她没参加,去牛场那边忙了,最近那边正陆陆续续进牛。

 其实,苏振云对徐凤仪的期望,远不止于她目前所投身的农业领域。

 他心中有一幅蓝图,希望徐凤仪能够掌握土木工程的一些精髓,从建设流程到审批程序,再到成本核算。

 他希望有一天,徐凤仪独自掌控并运营一家房地产公司,开拓新的事业天地。

 然而,徐凤仪的勤奋和专注,似乎正将她塑造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农业专家。

 徐凤仪的研究精神令人钦佩。自从打算进牛开始,她她就埋头研究牛的品种和防疫免疫记录,查看意向购买的奶牛的系谱,了解其父母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对成年母牛,也仔细落实它的产奶量、乳脂率和繁殖能力等等。

 甚至包括进牛地点,她都想得很细很全面,充分考虑了南北方的温度差异,来寻找合适的引种点,确保奶牛进场后会很快适应。

 对场里的管理也是这样,泛泛的要求容易提,但是要指导要求到具体,那就得自己先搞明白了。

 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具体。。

 在场区管理上,徐凤仪深知,空洞的要求无法落实到实处,只有深入到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提升管理水平。她不仅自己投身于学习,更要求员工们一同进步,为此她制定了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尽管饲养员多为周边的农村妇女,不常有创新的建议,但徐凤仪依然坚持这一激励政策,希望能够激发出一线员工的潜力。

 苏振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多次明里暗里地提醒徐凤仪,不必研究这么多,也不必对每一个细节都如此执着。

 然而,徐凤仪的责任心驱使她不这么想,如果是成熟的场子,有经验的员工可能会好些,但目前从她到饲养员,基本都是新手。

 她甚至制定了一些奖励规则,比如提出好的意见建议的,根据实际效果,月底多发奖金。

 但是饲养员大多是附近的农村妇女,几乎很少能有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基本上还是靠她亲力亲为地去发现漏洞,补上漏洞。

 这让苏振云感到既无奈又高兴。他不再给徐凤仪拖后腿,只是对她说,他将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地支持她。

 最终,四百多头的奶牛全部进场了,资金补贴也很快拨了下来,按照每头三千五百元的标准,一共补贴了一百五十多万。

 徐凤仪唯一不太理解的是,场区的西北角,按照苏振云的要求建设了两个大型的冷库,但奶的销路非常好,根本不用储存,两个大冷库就这样子在那里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