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南家集水位

“司令员,我是空军驱逐机第七大队的王海,目前正在驾驶雀鹰驱逐机。”

 “根据我这三个月以来的驾驶经验来看,新型驱逐机有着机身小巧,速度快,加速性能好,爬升能力优越等特点……”

 “等等,等等,只有600马力的发动机,它怎么做到比闪电飞的还快的?”

 冯如对于航空技术的探索还是在欧战前后,那个时候大家对于气动外形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那么深入。

 大体仍然遵循力大砖飞的拍脑袋原则。

 只要我发动机马力够大,就一定飞得更快,只要我的机翼更多,就一定能飞得更高!

 这一套道理在十年前可能还会被奉为圭臬,但近些年的航空技术发展已经是日新月异。

 每隔三五年,甚至每隔一年都有可能出现一项重大技术革新!

 两年前还算得上灵活的闪电已经在水平盘旋,翻滚能力等性能方面不如国外新推出的战斗机了。

 在航发所还在苦苦寻求解决昆仑800型发动机大修时间短,运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时,

 英法等国已经拿出了堪用的700马力航空发动机,

 并且在此基础上深耕,朝着液冷发动机和气冷发动机两个方向策马狂奔,

 向着1000马力,乃至更大的1200马力发动机攻关。

 甚至某些超越时代的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一种全新构造的发动机,

 试图摆脱活塞和螺旋桨无法超越音速的困扰,采取涡轮叶片直接排列的方式,将飞机速度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冯司令,这架飞机的每一颗铆钉,都是在成千上万次风洞试验中吹出来的。

 整个机身呈纺锤状,两段细中间粗,刚好符合伯努利定律。

 海鸥翼能更有效的提升整体的气动效率。

 为了让速度达标,雀鹰在设计时就采用了无开口原则,除了发动机的散热器和冷却口外,迎风面上就没有大的开口了!”

 “同时由于机身的尺寸规格较小,整体推重比反而较闪电有所上升,爬升能力大为改善。

 而各种行之有效的副翼和襟翼设计,则让雀鹰在空战中能够做出更多的机动动作,更好的抢占有力阵位。”

 “我们在初步熟悉了雀鹰的各项性能和操纵手感后,和高队长的闪电大队进行了模拟空战演习。

 在对战中,我们往往能用更高的爬升率,快速爬升到比他们更高的空域中。

 在搜索到敌机后,利用俯冲带来的动能使飞机加速,从后方将闪电咬尾击落。

 而在同一高度的水平对战中,我们凭借更好的盘旋性能和内外切能力,也能够取得转换阵位中的优势。”

 高志航是真的惨啊,当年开纽波特的时候被闪电毒打,现在自己开上了闪电,却又被新出炉的雀鹰暴打。

 就是不知道他开上雀鹰的时候,两个航空设计所又会拿出什么样的崭新设计?

 冯如并不是不学无术的人,相反,凭借十多年来对航空经验的深入了解和沉淀,他迅速抓住了能量优势在空战中带来的作用。

 “这雀鹰真的不错,又小又猛,单单凭借外表来判断的话,谁也想不出它是如此的性能猛兽。”

 “嗯,司令员,大队长,能不能给厂方提点建议?”

 “你说说看,是有什么缺点吗?”

 王海很坚定的点了点头。

 “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豫章的航空设计所在贯彻无开口原则时太彻底了,以至于机翼和机腹都没有设置外挂点。

 而机身过于小巧导致其内油携带量不足,航程也下降到了只有600公里出头。

 如果是换装前的闪电驱逐机,我们能够在挂在一个副油箱的情况下预定空域保证两个半小时的空中巡逻任务。

 可现在光凭雀鹰的内油,作战半径能有200公里就已经算得上是谢天谢地了!”

 冯如愣了一下,他倒是没想到这个问题。

 之前光觉得雀鹰好,雀鹰妙,雀鹰强到举世无敌,可实在没想到雀鹰是个小短腿呀!

 “哈哈,没事,这种问题和缺点多提一点,

 总装备部、厂方设计人员和前线使用部队之间的三角关系一定要正常流畅起来,这才能形成一款良好的装备嘛!

 我回头就把你的需求发回去,督促豫章所那边好好修改一下,希望你们下一次换装马上就能开展!”

 ……

 “同志们,打起干劲来,今天是最大洪峰来袭的日子,要是我们的堤坝能够扛过,今天咱们淮河大堤就将一举成名!”

 好几天来只是打了几个囫囵觉的贾武春不正常的亢奋,他已经在设立于淮河岸边的水利部观测所里待了快一周,连吃饭都是在大堤上解决的。

 最近这一周过的可叫惊心动魄,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