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读书人

获得名额的学院还是皇家办学,和皇子皇孙共同学习。

 哪怕真的学无所成,但是和皇子在一个课堂上,刷刷存在感,获得一个脸熟,未来的好处也是不可限量。

 在古代大秦时期,商人的孩子是绝对不允许和皇子一同学习。

 皇子身边的伴读大多也是朝中的大臣,属于权力中枢的人获得皇上恩典,才能派自家孩子去伴读。

 如今这种之前可望而不可求的机会,现在只要花钱能够办到。

 他张全缺钱?

 当然不缺!!

 能在咸阳之中开如此大的酒楼,这个名额他拿定了。

 胡亥看到张掌柜眼神之中的炙热,心中暗道,这货不会要花钱给孩子请补习班吧!

 自己可没有说皇家学院里面学的东西,是传统的四书五经!

 数理化一个也别想跑!!

 胡亥又想到了现在的社会环境,心中了然。

 不像他穿越到后世,富豪生活的非常好,有钱就有一切。

 在这个时代富豪的处境却非常尴尬。

 胡亥不由自主的吟诵出宋朝汪洙的一首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首诗可以说贯穿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充分反应了古代社会读书的重要性。

 不是因为古人更喜欢读书,而是一切都是因为利益。

 在历朝历代的历史长河中,有钱人在读书人面前啥也不是。

 在科举制度兴盛的时代,读书是和做官直接画等号的,读书就是做官的途径,而做官就是成为人上人的途径。

 在古代为什么富豪听到可以有做官的途径会如此炙热?

 我们假设一下,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一个人仅仅是有钱,家中没有一个读书做官的人,在官场之中也没有任何靠山,结果会如何呢?

 大秦和各个郡县有很多地方,有个词叫做找盗贼,这可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假如某个地方出现了盗贼,衙门里面的捕头不是先搜捕盗贼,而是先把这一片范围内的的富豪打听一遍。

 主要打听的是富豪家里有没有读书人,有没有在朝为官的人。

 只要没有,那就说你是盗贼的同伙,强行将你抓起来关到牢狱里面。

 如果这个人对这个流程很熟悉,就知道他们要钱。

 会让府上的人送钱过来,破财免灾。

 衙门里的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也就不再为难富豪,将它放出去。

 如果抓到的富豪,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不知道事情的流程,或者是不愿意送钱。

 他们直接会在牢狱里,被狱卒进行一番严刑拷打,大刑伺候。

 最后在一番亲切而友好的交流之后,富豪终于是开窍了,懂得了他们的意思。

 只能让府上送钱过来,毕竟再不送过来小命就没了,那要钱有什么用?

 富人们已经被这种情况,搞得精疲力尽。

 所以古代那些发了财的土财主,就算倾家荡产,也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出来。

 当然这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毕竟在科举制度之前,普通人连读书做官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