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外婆

走过一座桥,便到城西了。

 这几年棚改的棚改,拆迁的拆迁,城西早已变了个模样。

 老旧危房基本上拆了个七七八八,这也使得这里的老住户,得到了一笔足以令他们在这个小县城里可以生活得很滋润的补偿。

 他外婆家同样是如此。

 外婆育有两儿两女,以前一起住在这边,后来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就分开住了。

 大儿算是他们这最早的一批大学生,本来在教育局工作,但后来得罪了人,家里又没什么背景,被分配到他们这高中领了个闲差。

 小儿,从小不学无术,年轻的时候混黑社会,后来虽迷途知返,但因为好吃懒做,又眼高手低,就在家混吃啃老。

 虽说也会时不时去琢磨点生意,但大多是半途而废。

 记得是在大前年的时候,他外婆家赶上拆迁。

 原先他外婆家是那种老房子,但因为面积大,所以经过拆迁办核算,能给个大约150万左右。

 当时是有两种方案,第一种就是光拿钱,另外一种就是钱外加一套安置房。

 他外公外婆最后选了第二种,老房子没了,总归还是得要一个住的窝不是。

 虽然老话说得好,养儿防老,但两个老人也看得透,大儿人太精明,人情薄,小儿到现在还赖着他们。

 所以便要了第二种方案,95万,加一套安置房。

 安置房归老人,至于95万,就让几兄妹分了。

 于是就有了他大舅和小舅吵架的事,本来他们不愿意女儿分钱,要不是他外婆坚持,要给女儿各分10万块,他妈和他姨多半是一根毛都得不到。

 最后剩下75万,小舅多分了五万,理由倒也充分,因为至今他小舅也没个着落,虽然结婚了,但也没个安身之地,40万,再贷点款,也够他买一套房了。

 虽然他大舅妈觉得不公平,闹了好几次,但这事最终还是这么定了下来。

 穿过几条街道,林渊便来到城西的安置房小区。

 此时,林渊手里又多了点东西,提了一箱牛奶,和一大袋水果。

 刚进小区,就瞅见自己外婆正和一帮邻里唠嗑,手上还拿着一袋子珠串。

 林渊当即喊了一声。

 外婆抬了抬老花镜,见着是林渊,马上放下了手里的针线活。

 “是阿渊啊,你咋回来了。”

 说完,又朝着邻里说道:“这我外孙,好了,不跟你们唠了。”

 拿起手边的一袋子珠串,就朝着林渊缓步走了过去。

 林渊瞧清楚她手里的东西,便道:“外婆,你咋还在做这个?”

 那玩意,在他们这叫“串珠子”,就是一些做衣服的小作坊为了节省成本,于是把这些东西分到外头,让一些闲在家的老人去做。

 串好一个,也就一两毛钱。一天下来,撑死也就是几块钱。

 外婆笑了笑,“反正在家闲着也没事。不说这个,走走走,咱上家里去。”

 ……

 外婆家住在三楼,位置其实还算不错,挺向阳的。

 这个安置小区算是第一批建的,房间面积都比较大,大约有120平左右。

 进了家门,林渊便瞅见他小舅的孩子,叫李星宇,如果他记得不差的话,应该上初中了,此刻正在客厅看电视。

 而他外公,则在阳台浇花。

 林渊跟他外公打了声招呼。

 李星宇见着是林渊,便兴冲冲的走了过来。

 “哥。”

 以前他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就跟在他屁股后面玩。

 后来他工作了,这小子仗着和他熟,没少死皮赖脸问他要零花钱买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