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34418841 作品

第94章 朝堂之争

朱雄英心里在琢磨,空印案历史上杀了多少人?不说都该杀,可是有几个人确实不该死那么早。

 这件事情越早发现越好。

 越早,死的人越少,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时常开开玩笑,还没有被丧子之痛,丧妻之痛影响,心里还有念想。

 一切都不晚。

 朱雄英知道,朱元璋现在有足够的理由用空印案去推行分田之事。

 若是朱元璋非要在这里做文章,这朝廷能拦的住吗?

 能劝动朱元璋的都走了,李善长,徐达,汤和等一群老兄弟,都被派了出去。

 甚至会照搬广州,像广州一样,清空天下官员,从兵部抽人,彻底一步到位。

 朱元璋的座右铭很简单,要么不做,做就要做绝。

 空印案陆续杀了三万多人,大明这个时候才多少官员?

 胡惟庸案已经一万多人受到牵连,在杀三万多空印案。

 天下官员根本就不够朱元璋杀的。

 朱雄英低头沉思,不能这样搞,会出乱子的。

 想当初,新社会的时候,连队下乡,一些骄兵悍将,祸害了多少女知青?

 广州是个特例,下乡的官兵都是精挑细选的,他们丧残,是因为拼杀才丧残,他们心里有大明,有百姓。

 为了吃饱饭才去拼杀。

 若是混吃等死之辈,又怎么能少胳膊断腿?

 若是全国推,又那里会有这么多真心为了大明,为了百姓的兵士?

 若是让那些老鼠屎下了乡,老百姓真是送走了老虎,请来了恶狼。

 现在的大明还是那个春意盎然的大明,大明还是那个冉冉升起的太阳。

 绝不能因为空印案断了读书人的脊梁。

 经过元朝的统治迫害。

 读书人,太少了。

 空印案,绝不能牵涉无辜。

 朱元璋也在沉默,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睛里寒光闪过,抬头看到吴吉祥手捧一叠纸站在门口。

 道:“滚进来。”

 吴吉祥小跑递上邸报。

 朱元璋看完嘴角微微翘起,偷眼打量一下宋濂,朱标看完没说话,递给宋濂。

 宋濂一目十行,文章有点长,还有错别字,还有图,通篇白话。

 宋濂老脸一红,心里已经明白,自己输了。

 第一页就是陛下的一些行程和做的事情,当然讲好听的说。

 还有太子朱标,还写了一些陛下的趣事,陛下简朴,皇后给陛下补衣服。

 第二页是朝廷对几位官员的任免,和几位尚书履历介绍,歌颂功绩。

 第三页是朝廷政策,和一些律法明文。

 第四页是被朝廷砍头的几位贪污官员的介绍,没有修饰词,没有感情,也没有喜好,让天下人去评判。

 第五页是写了一半的诗词,是一位高启的诗人。

 诗,宋濂什么样的诗没见过?高启的诗在宋濂眼里也就那回事。

 但是这诗写的好,为什么呢?因为他高启在用诗歌颂大明,更难能可贵的是,诗的字比较大,每句下面还有白话文小字,解释这句诗词的意思。

 这不就是启蒙文吗?

 一篇邸报,内容不算多好,中规中矩。

 但是它里面透露了几个问题,实事求是,毫无修饰,没有写邸报个人的主观意思。